郑恺范湉湉还原他们眼中的——“王家卫繁花大师班”
资讯
2024-01-09
426
直到开播,所有出演《繁花》的演员,在经历了三年的漫长拍摄后终于迎来了结业。就像王家卫之前的所有作品一样,《繁花》播出后坊间传闻四起,所有演员和那个泛着金光的年代一样,都变成了一段传奇的主角。拍摄中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新黄河记者近日专访郑恺、范湉湉,听魏总和卢美琳还原他们眼中的繁花大师班。
1.如何才能被王家卫选中?
郑恺回忆,他是在2018年第一次跟王家卫导演结缘,《繁花》试镜是在3年前,当时是个夏天,面试的地点就在王家卫位于上海的办公室里,大家很随意地聊聊天,然后开始试镜。其实是在很小的一个空间,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正式的一种会面,拿着剧本就开始对台词试镜,导演就在旁边。试了得有一下午,导演不断地给出各种意见做调整。郑恺和大部分演员一样,在跟王家卫见面的时候,自己并不知道要演哪个角色,当时有几个角色导演还在挑选斟酌,试完戏之后回去又过了一段时间才定的(演哪个)。
以前是看王家卫的戏,后来是演王家卫的戏,郑恺表示,拍摄现场的王导和想象中的国际名导是有很大反差的。我自己以前看王导的戏,我觉得王导是很文艺的,就是文艺片男神,但实际在现场一起工作下来发现,他是一个很好沟通的人,性格非常和蔼,特别像一个家里的长辈,沟通起来非常顺畅,为人很接地气。
范湉湉也是早早就打听到了《繁花》要拍的消息,想方设法地在剧里得到一个机会,那时候我还在前公司,提出赶紧去联系联系,看有什么方法能够搭上线,表达一下我非常想演,哪怕是一个小角色我都愿意。但是直到《繁花》开机了,她还没接到通知,很失落,总觉得有个心结打不开。就在她以为永远地错过了《繁花》的时候,幸运从天而降,王家卫竟然要找她拍广告。范湉湉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她敲开《繁花》的一块砖。
回忆起第一次见面,范湉湉清楚地记得王导是用上海话跟她打招呼的,非常亲切,在拍的过程中也一直鼓励她:你没有问题的,我相信你,在我的这个广告里边,你可是女主角。范湉湉很忐忑,纠结着要不要为自己在《繁花》里争取一个角色,但是皮薄,说不出口。直到最后一天杀青的时候,导演拉住我,我刚想开口,他就说,湉湉啊,《繁花》你要来,真的,当时我的内心已经泪如雨下。
2.听说一个镜头拍三五十条才过?
郑恺对于传言回答说,差不多吧,三五十条的也有。我记得好像有一个那种氛围镜头,不是台词镜头,是王家卫特有的那种《花样年华》式的镜头,我拍了很久。当时郑恺也不明白为什么导演一直在拍,后来拍得多了,郑恺也在尝试着领悟导演的意图,我自己猜的,可能他是想要那种三五十条之后的疲惫感。刚开始上来就是那种情绪还比较饱满,比较充盈。慢慢拍多了,演员肯定会有变化,他就是想要那种变化之后的东西出来。
范湉湉表示拍得多其实是有苦衷的,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单机拍摄,拍摄的难度是很高,需要人、光影和机器互相配合。前面走的二十遍是一个必须条件,演员会在这个过程当中熟悉台词、走位、情绪什么的,当人、机都已经很熟的时候,才开始抠戏的这个内容。前期会拍得多一点,后期的话会短很多。
她还笑着说,到后期大家甚至感觉有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如果一天只拍个一两遍就过了,大家都很吃惊,说完了完了,这场肯定不会用了,导演放弃我们了,导演不爱我们了。虽然外人感觉很受虐,但范湉湉却表示甘之如饴,其实你走10遍、20遍和50遍或是70遍,有很大的质的区别,量上去之后,质就会有飞跃。
3.拍摄现场有什么特别之处?
开拍之前,郑恺做了大量准备,认真阅读了原著,但因为剧本改动幅度较大,很多的创作都是在拍摄过程中边拍边完成的。导演的创作方法跟以往我们的创作方法不太一样,他可能不太习惯把全剧本、全部故事在一开始就给到你,它会随着我们拍摄的进度不断添加一点东西,再添加一点东西。
郑恺表示,甚至魏总和汪小姐的感情线也是在拍的过程中一边拍一边加出来的,在魏总这条线上,他是不断地在加内容,拍着拍着觉得魏总和汪小姐之间可以有一些故事,就又写了一些戏,写完之后我们又去拍,拍完了他回去看一看剪辑可能又有灵感了,再写一些新的戏。剧拍了三年,编剧也创作了三年,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一个戏一开机所有人拿到剧本,然后就按照剧本拍,不是这样的。
《繁花》出圈,剧中出现的属于那个年代的很多歌曲也火了,范湉湉在采访中说道,王家卫导演在拍摄中就擅长使用音乐来激发演员的创作灵感,我们在现场拍摄都是有音乐的,有的时候找不到感觉、不知道这场戏应该怎么演的时候,导演会放歌给你听,告诉你说,就是这个感觉。你一听,哎,你就给到了。
为了演好角色,范湉湉也给自己准备了一份歌单,让她特别感动和意外的是,后来她在剪辑好的成片中也听到了这首歌,我当时觉得那个情绪和那首歌曲是可以烘托和感受到的,但我没想到正片里导演真的买了这首歌的版权作为背景乐,导演是如此尊重演员的想法。
4.王家卫对细节的追求到极致?
看过王家卫电影的观众都知道,他对细节的追求可以用极致来形容,在他导演的第一部电视剧《繁花》里也延续了他对细节的死磕精神。郑恺随便举了几个例子,戏里有好多车子,那个年代的桑塔纳、老的凯迪拉克,现在都见不着了,还有我出场的那一台叫庞迪亚克火鸟,那都是当年叱咤风云的,这种车型现在都很少见了,算是老爷车了。大家仔细看的话,我们连车牌都是按照当年的样子去还原的。戏里边还出现了好多道具,你像范总喝的酒,我记得他喝的是1992年的酒,因为没有那个瓶子,只有只能找1992年的真酒,所以范总喝了不少好酒。李李的身份证是老版的那种身份证,用的钞票也是以前的灰蓝色的人民币,这些细节都做得挺到位,我相信观众跟我一样,看到这些细节都是满满的回忆。
范湉湉谈到剧中对细节的还原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黄河路的外貌、上海的面子和里子、她在剧中的发型,当然也包括表演。她提到,卢美琳感情戏是剧中一大看点,这些戏其实是慢慢加出来的,导演不是一个一上来就对某个演员或者角色固定印象的人,他会在生活中、演戏的时候观察你,然后对这个人物进行不停地丰满,不停地润色,他不会把演员往一个框架里摁,而是让演员自己发挥所有的潜能,所以我觉得卢美琳这个角色九分刚一分柔的特点,在很多细节里可以体现出来,如果仔细看的话,是可以发现的。
5.三年拍一部戏是种什么体验?
《繁花》拍了三年,这对参演的很多演员来说,可能都会是一生中绝无仅有的体验。郑恺说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某一场戏断断续续拍了又拍的情况很常见,每个演员都遇到了相同的创作挑战,比如一场戏在第一年拍了,过了两年之后又重新接着这场戏拍,会有一点陌生,我们可能会看一下之前拍的剪辑成片,找一找感觉,想想当时是什么样子的,尽管可能已经过去一年半载。
郑恺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概括拍摄《繁花》的过程,每一个创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三年当中,我相信都学习到了不少,我们笑称这是一个王家卫繁花影视学院。不管是光影、道具、场景、美术,还是编剧、演员、执行导演等每一个工种,在这趟旅程当中都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网上说《繁花》的出现是降维打击,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儿,就是把整个的制作水平给拉高了,未来尤其是在《繁花》工作过的、实习过的这些主创,再出去拍别的戏的时候都会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觉得这是一剂强心针。
范湉湉是《繁花》剧组进入黄河路开拍后进的组,与剧组朝夕相处了两年,范湉湉提起导演便充满感恩,因为很少有导演会浓墨重彩地塑造群像,让每一个配角都活起来。
看到网上很多对卢美琳的二创,范湉湉表示万万没想到,我是没有想到大家分析得这么透彻,大家对这个人物的解读,(很多细节)竟然那么快就被感受到了,我还以为要播出第二轮的时候,二刷、三刷的时候才能发现。包括我跟红根的那场戏、打阿宝耳光的那场戏,观众的评论很细节,这让我很感动。我觉得观众的观赏水平年年在提高,我们也要赶紧跟上步伐。
记者:任晓斐 编辑:徐敏 校对:刘恬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直到开播,所有出演《繁花》的演员,在经历了三年的漫长拍摄后终于迎来了结业。就像王家卫之前的所有作品一样,《繁花》播出后坊间传闻四起,所有演员和那个泛着金光的年代一样,都变成了一段传奇的主角。拍摄中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新黄河记者近日专访郑恺、范湉湉,听魏总和卢美琳还原他们眼中的繁花大师班。
1.如何才能被王家卫选中?
郑恺回忆,他是在2018年第一次跟王家卫导演结缘,《繁花》试镜是在3年前,当时是个夏天,面试的地点就在王家卫位于上海的办公室里,大家很随意地聊聊天,然后开始试镜。其实是在很小的一个空间,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正式的一种会面,拿着剧本就开始对台词试镜,导演就在旁边。试了得有一下午,导演不断地给出各种意见做调整。郑恺和大部分演员一样,在跟王家卫见面的时候,自己并不知道要演哪个角色,当时有几个角色导演还在挑选斟酌,试完戏之后回去又过了一段时间才定的(演哪个)。
以前是看王家卫的戏,后来是演王家卫的戏,郑恺表示,拍摄现场的王导和想象中的国际名导是有很大反差的。我自己以前看王导的戏,我觉得王导是很文艺的,就是文艺片男神,但实际在现场一起工作下来发现,他是一个很好沟通的人,性格非常和蔼,特别像一个家里的长辈,沟通起来非常顺畅,为人很接地气。
范湉湉也是早早就打听到了《繁花》要拍的消息,想方设法地在剧里得到一个机会,那时候我还在前公司,提出赶紧去联系联系,看有什么方法能够搭上线,表达一下我非常想演,哪怕是一个小角色我都愿意。但是直到《繁花》开机了,她还没接到通知,很失落,总觉得有个心结打不开。就在她以为永远地错过了《繁花》的时候,幸运从天而降,王家卫竟然要找她拍广告。范湉湉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她敲开《繁花》的一块砖。
回忆起第一次见面,范湉湉清楚地记得王导是用上海话跟她打招呼的,非常亲切,在拍的过程中也一直鼓励她:你没有问题的,我相信你,在我的这个广告里边,你可是女主角。范湉湉很忐忑,纠结着要不要为自己在《繁花》里争取一个角色,但是皮薄,说不出口。直到最后一天杀青的时候,导演拉住我,我刚想开口,他就说,湉湉啊,《繁花》你要来,真的,当时我的内心已经泪如雨下。
2.听说一个镜头拍三五十条才过?
郑恺对于传言回答说,差不多吧,三五十条的也有。我记得好像有一个那种氛围镜头,不是台词镜头,是王家卫特有的那种《花样年华》式的镜头,我拍了很久。当时郑恺也不明白为什么导演一直在拍,后来拍得多了,郑恺也在尝试着领悟导演的意图,我自己猜的,可能他是想要那种三五十条之后的疲惫感。刚开始上来就是那种情绪还比较饱满,比较充盈。慢慢拍多了,演员肯定会有变化,他就是想要那种变化之后的东西出来。
范湉湉表示拍得多其实是有苦衷的,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单机拍摄,拍摄的难度是很高,需要人、光影和机器互相配合。前面走的二十遍是一个必须条件,演员会在这个过程当中熟悉台词、走位、情绪什么的,当人、机都已经很熟的时候,才开始抠戏的这个内容。前期会拍得多一点,后期的话会短很多。
她还笑着说,到后期大家甚至感觉有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如果一天只拍个一两遍就过了,大家都很吃惊,说完了完了,这场肯定不会用了,导演放弃我们了,导演不爱我们了。虽然外人感觉很受虐,但范湉湉却表示甘之如饴,其实你走10遍、20遍和50遍或是70遍,有很大的质的区别,量上去之后,质就会有飞跃。
3.拍摄现场有什么特别之处?
开拍之前,郑恺做了大量准备,认真阅读了原著,但因为剧本改动幅度较大,很多的创作都是在拍摄过程中边拍边完成的。导演的创作方法跟以往我们的创作方法不太一样,他可能不太习惯把全剧本、全部故事在一开始就给到你,它会随着我们拍摄的进度不断添加一点东西,再添加一点东西。
郑恺表示,甚至魏总和汪小姐的感情线也是在拍的过程中一边拍一边加出来的,在魏总这条线上,他是不断地在加内容,拍着拍着觉得魏总和汪小姐之间可以有一些故事,就又写了一些戏,写完之后我们又去拍,拍完了他回去看一看剪辑可能又有灵感了,再写一些新的戏。剧拍了三年,编剧也创作了三年,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一个戏一开机所有人拿到剧本,然后就按照剧本拍,不是这样的。
《繁花》出圈,剧中出现的属于那个年代的很多歌曲也火了,范湉湉在采访中说道,王家卫导演在拍摄中就擅长使用音乐来激发演员的创作灵感,我们在现场拍摄都是有音乐的,有的时候找不到感觉、不知道这场戏应该怎么演的时候,导演会放歌给你听,告诉你说,就是这个感觉。你一听,哎,你就给到了。
为了演好角色,范湉湉也给自己准备了一份歌单,让她特别感动和意外的是,后来她在剪辑好的成片中也听到了这首歌,我当时觉得那个情绪和那首歌曲是可以烘托和感受到的,但我没想到正片里导演真的买了这首歌的版权作为背景乐,导演是如此尊重演员的想法。
4.王家卫对细节的追求到极致?
看过王家卫电影的观众都知道,他对细节的追求可以用极致来形容,在他导演的第一部电视剧《繁花》里也延续了他对细节的死磕精神。郑恺随便举了几个例子,戏里有好多车子,那个年代的桑塔纳、老的凯迪拉克,现在都见不着了,还有我出场的那一台叫庞迪亚克火鸟,那都是当年叱咤风云的,这种车型现在都很少见了,算是老爷车了。大家仔细看的话,我们连车牌都是按照当年的样子去还原的。戏里边还出现了好多道具,你像范总喝的酒,我记得他喝的是1992年的酒,因为没有那个瓶子,只有只能找1992年的真酒,所以范总喝了不少好酒。李李的身份证是老版的那种身份证,用的钞票也是以前的灰蓝色的人民币,这些细节都做得挺到位,我相信观众跟我一样,看到这些细节都是满满的回忆。
范湉湉谈到剧中对细节的还原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黄河路的外貌、上海的面子和里子、她在剧中的发型,当然也包括表演。她提到,卢美琳感情戏是剧中一大看点,这些戏其实是慢慢加出来的,导演不是一个一上来就对某个演员或者角色固定印象的人,他会在生活中、演戏的时候观察你,然后对这个人物进行不停地丰满,不停地润色,他不会把演员往一个框架里摁,而是让演员自己发挥所有的潜能,所以我觉得卢美琳这个角色九分刚一分柔的特点,在很多细节里可以体现出来,如果仔细看的话,是可以发现的。
5.三年拍一部戏是种什么体验?
《繁花》拍了三年,这对参演的很多演员来说,可能都会是一生中绝无仅有的体验。郑恺说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某一场戏断断续续拍了又拍的情况很常见,每个演员都遇到了相同的创作挑战,比如一场戏在第一年拍了,过了两年之后又重新接着这场戏拍,会有一点陌生,我们可能会看一下之前拍的剪辑成片,找一找感觉,想想当时是什么样子的,尽管可能已经过去一年半载。
郑恺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概括拍摄《繁花》的过程,每一个创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三年当中,我相信都学习到了不少,我们笑称这是一个王家卫繁花影视学院。不管是光影、道具、场景、美术,还是编剧、演员、执行导演等每一个工种,在这趟旅程当中都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网上说《繁花》的出现是降维打击,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儿,就是把整个的制作水平给拉高了,未来尤其是在《繁花》工作过的、实习过的这些主创,再出去拍别的戏的时候都会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觉得这是一剂强心针。
范湉湉是《繁花》剧组进入黄河路开拍后进的组,与剧组朝夕相处了两年,范湉湉提起导演便充满感恩,因为很少有导演会浓墨重彩地塑造群像,让每一个配角都活起来。
看到网上很多对卢美琳的二创,范湉湉表示万万没想到,我是没有想到大家分析得这么透彻,大家对这个人物的解读,(很多细节)竟然那么快就被感受到了,我还以为要播出第二轮的时候,二刷、三刷的时候才能发现。包括我跟红根的那场戏、打阿宝耳光的那场戏,观众的评论很细节,这让我很感动。我觉得观众的观赏水平年年在提高,我们也要赶紧跟上步伐。
记者:任晓斐 编辑:徐敏 校对:刘恬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