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域住民头巾(唐朝昆仑奴到底是哪里人)
资讯
2024-02-08
236
1. 外域住民头巾,唐朝昆仑奴到底是哪里人?
昆仑奴故事,一直是个神秘话题。
大唐之强盛、开放、包容超过很多人想象,不用对比军事和版图,文化影响力才是民族强大之第一表现,它代表被世界认可和学习。
彼时长安吸引了突厥、大食、吐蕃、波斯、回鹘、印度、高丽等十多个外族,他们前来中原经商或生活,当时有流行语,"昆仑奴,新罗婢",其中昆仑奴最为神秘。
昆仑奴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样一群人,来自哪里,又有什么过人之处?一起探讨下。
昆仑奴之名来源?昆仑一词是个很大的概念,在唐朝,昆仑常泛指南洋地区,那么来自该地区的奴仆就称"昆仑奴",又称"昆仑儿"(我们就当昵称)。也有很多不太好听的称呼,咱就不提了。
名字没错,但这说法看来仍需考证,假如昆仑奴并不是来自南洋,这就尴尬了。
昆仑奴之名或另有说法:
昆仑一词,就地域和语义来说都是很宽泛和模糊的概念,"昆仑奴"之昆仑或并非地域概念。
昆仑是道家修仙圣地,也衍生很多精怪传说。道家文化里,神仙管控精怪,也豢养精怪为自己服务,如坐骑、童仆等。昆仑奴也可能由此引申而来,借指从外域流落到大唐的奴仆。
大唐繁荣开放,长安街各色各样的人不奇怪,但皮肤黝黑,服饰和发型奇特,在唐人看来还是有些另类和怪异,与精怪关联也不足为奇。此说涉及调侃或歧视,但貌似有点道理。
唐朝昆仑奴是怎样一个群体?张籍《昆仑儿》一诗写的很清楚: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州。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丨张籍《昆仑儿》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丨
"海中州",今天看来当是海岛;"蛮客",指南方商客;"将",为带领之意。
这两句说"昆仑奴原是海岛人,南方商人把他们带到中原大地(当然也或是买卖)。"
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州丨
"解",能够之意;"教"当通"效",模仿、效仿之意;"秦吉了",秦中地区一种鸟,据说善于模仿人语,类似八哥和鹦鹉。
这句是说,昆仑奴有着很好的语言天赋。很明显,这本事在大唐生活很重要。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丨
金环、螺髻、长卷,这句描写昆奴的发型和装束打扮。专门提到一点,"不裹头",这与中原以巾包头的习惯明显不同。
昆仑奴习俗很像偏远少数民族,或外族土著。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丨
"肌肤黑如漆",昆仑奴皮肤漆黑。昆仑奴也不见得就是黑人,至少未必是今天意义上的黑人,大概形容皮肤黑,深色人种。
木绵裘,指木棉衣装,还强调了"半脱",看来昆仑奴老家比较热吗?
据张籍诗,我们对昆仑儿有了大概了解:
昆仑儿原生活在海岛,老家可能属热带气候,黑肤卷发海螺髻,戴耳环,不戴头巾,身着木棉衣,穿法比较拉风。昆仑奴有着很好的语言天赋,后被南方商人带到大唐。
昆仑奴最显著特点☞黑肤,偏远土著装扮。
昆仑奴到底来自哪里?昆仑儿黑,这事跑不掉了。据这条"黑"线索,今天看,他们可能来自非洲马达加斯加(海中州)、印度土著、东南亚土著、伊拉克(阿拉伯人有掳黑人)。澳洲土著就算了,遥不可及。
1.首先排除印度人
据载,昆仑奴健壮、勤快、温顺,语言天赋好,不戴头巾。这些特点观察便可知,必然靠谱。印度人和这些特点有关系吗?
印度穷人多瘦黑个小,眼神带着迟钝。勤快和印度人关系不大吧?印度史上从没有真正的民族统一,几百种方言,邻邦之间语言不通,何来语言天赋之说?印度人都不戴毛巾?
另外,印度史上也没出现过黑奴倒卖现象,从没记载表明印度人被卖作奴隶。
2.非洲人基本被排除
非洲马达加斯加是"海中州",古称"昆仑层期国"。不过,昆仑奴也不可能来自这里。
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启于15世纪,大唐还没有到达非洲的航海技术,唐朝海上丝绸之路也没达到过马达加斯加,谈何倒运非洲黑奴?陆运?成千上万个黑人唐僧取经?
历史上只有欧洲人和阿拉伯人贩卖过非洲黑奴。大唐正经人没干过这种龌龊事。
3.少数来自伊拉克可能有
伊拉克本无黑人,但他们曾掳夺很多北非黑人。交往过程中,阿拉伯人把少数黑奴卖往或进贡给唐朝,这种可能性可以有。
唐朝权贵奴仆成群,但昆仑奴却是"俏货",一度是官贵显摆的资本,他们通过关系从伊拉克地区得到昆仑奴,这也说的通。
不过,伊拉克掠夺黑人目的是供自己役使,而非交易。因此,唐朝昆仑奴或有少数来自伊拉克地区,但只会是个小旁流。
4.昆仑奴应来自东南亚诸岛
彼时东南亚多奴隶制小国,有土著黑人生活,奴隶买卖不稀奇。马来半岛邻近中国,商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带往或进贡给大唐不奇怪。
①史料记载丨
(昆仑奴)善游水而勇捷,遂悉以钱而买之,曰:"吾家至宝也。"丨宋·太平广记
据《太平广记》等载,昆仑奴善水性,敏捷勇猛,这也符合东南亚岛国土著特点。《一切经音义》也载"昆仑儿是南海洲岛中夷人"。
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丨旧唐书·林邑国传
林邑,中南半岛东部的古国名,位置大概在今天越南南部一带。《旧唐书》也说,中南半岛东部居民黑肤卷发,时称"昆仑"。这或是昆仑奴说法的一个来源。
这五短却结实的身材像非洲人?
②出土的昆仑奴陶俑丨
西安和洛阳等地有出土昆仑奴陶俑,此为直观形象参考。这些黑人俑斜披帛带,腰部横缠帛带,赤脚短裤,趾粗大,半穿半脱打扮。
这些标志性打扮很符合东南亚习惯、环境和气候,也符合昆仑奴善游泳之特点。
注意细节,昆仑奴在牵文殊菩萨的青狮。佛教文化壁画出现昆仑奴。说明什么?
③唐代壁画佐证丨
榆林窟以壁画为主,第25窟为唐壁画。其中有文殊菩萨骑青狮的壁画,旁边竟然画了一个牵青狮的昆仑奴……画面是不是太跳了?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位时,佛教被推向巅峰,后向中原和东南亚传播。唐朝则是中国佛教最辉煌时,彼时东南亚佛教也是非常流行,想必教徒众多。
来自马来半岛的昆仑奴应该也是佛教徒,故而出现在文殊菩萨身边,这就讲得通了。
结论:
唐朝昆仑奴主流来自马来半岛或附近,大概南海诸岛一带,当为现在的马来人种,原居于苏门答腊、爪哇和马来西亚等岛屿。昆仑奴属深肤色人种,但没有非洲黑人那么黑。
也或有少数昆仑奴间接来自非洲,为阿拉伯人倒卖的北非黑人。
昆仑奴有什么特殊优势?很多资料表明,昆仑奴普遍体格强壮,踏实、勤快、耐劳,通水性,有着很好的语言天赋,性格相对温顺,比较忠心安分。
从仆人角度看,一切日常如担水、耕种、装卸、搬运、喂马、清洁、看宅护院、打更守夜、安保押运等工作,无所不能;女性昆仑奴可以负责洗衣、做饭、保洁一类事情。
据载,昆仑奴性情温顺,心思不复杂,对主人忠心耿耿,反抗逃跑情况极少。想比普通中原奴仆更实用,更耐劳,用起来得心应手。
物以稀为贵,大唐时昆仑奴是很抢手的,拥有昆仑奴也是挺面子的事,通常官贵才卖的起。
小编结语昆仑奴的故事,是历史的特殊烙印,也间接反应了大唐的强盛,唐朝和外族的文化交流是任何其他朝代所不能比的。
随着民族融合,时常成为唐人谈资的黝黑昆仑儿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一个神秘的种族给后世留下了各种猜想。
不知打着耳环黑、黝黝的昆仑儿自己又是如何看待那段历史的。有幸见识大唐盛世,或不幸沦为奴?一切都是历史的选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外域住民头巾,唐朝昆仑奴到底是哪里人?
昆仑奴故事,一直是个神秘话题。
大唐之强盛、开放、包容超过很多人想象,不用对比军事和版图,文化影响力才是民族强大之第一表现,它代表被世界认可和学习。
彼时长安吸引了突厥、大食、吐蕃、波斯、回鹘、印度、高丽等十多个外族,他们前来中原经商或生活,当时有流行语,"昆仑奴,新罗婢",其中昆仑奴最为神秘。
昆仑奴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样一群人,来自哪里,又有什么过人之处?一起探讨下。
昆仑奴之名来源?昆仑一词是个很大的概念,在唐朝,昆仑常泛指南洋地区,那么来自该地区的奴仆就称"昆仑奴",又称"昆仑儿"(我们就当昵称)。也有很多不太好听的称呼,咱就不提了。
名字没错,但这说法看来仍需考证,假如昆仑奴并不是来自南洋,这就尴尬了。
昆仑奴之名或另有说法:
昆仑一词,就地域和语义来说都是很宽泛和模糊的概念,"昆仑奴"之昆仑或并非地域概念。
昆仑是道家修仙圣地,也衍生很多精怪传说。道家文化里,神仙管控精怪,也豢养精怪为自己服务,如坐骑、童仆等。昆仑奴也可能由此引申而来,借指从外域流落到大唐的奴仆。
大唐繁荣开放,长安街各色各样的人不奇怪,但皮肤黝黑,服饰和发型奇特,在唐人看来还是有些另类和怪异,与精怪关联也不足为奇。此说涉及调侃或歧视,但貌似有点道理。
唐朝昆仑奴是怎样一个群体?张籍《昆仑儿》一诗写的很清楚: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州。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丨张籍《昆仑儿》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丨
"海中州",今天看来当是海岛;"蛮客",指南方商客;"将",为带领之意。
这两句说"昆仑奴原是海岛人,南方商人把他们带到中原大地(当然也或是买卖)。"
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州丨
"解",能够之意;"教"当通"效",模仿、效仿之意;"秦吉了",秦中地区一种鸟,据说善于模仿人语,类似八哥和鹦鹉。
这句是说,昆仑奴有着很好的语言天赋。很明显,这本事在大唐生活很重要。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丨
金环、螺髻、长卷,这句描写昆奴的发型和装束打扮。专门提到一点,"不裹头",这与中原以巾包头的习惯明显不同。
昆仑奴习俗很像偏远少数民族,或外族土著。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丨
"肌肤黑如漆",昆仑奴皮肤漆黑。昆仑奴也不见得就是黑人,至少未必是今天意义上的黑人,大概形容皮肤黑,深色人种。
木绵裘,指木棉衣装,还强调了"半脱",看来昆仑奴老家比较热吗?
据张籍诗,我们对昆仑儿有了大概了解:
昆仑儿原生活在海岛,老家可能属热带气候,黑肤卷发海螺髻,戴耳环,不戴头巾,身着木棉衣,穿法比较拉风。昆仑奴有着很好的语言天赋,后被南方商人带到大唐。
昆仑奴最显著特点☞黑肤,偏远土著装扮。
昆仑奴到底来自哪里?昆仑儿黑,这事跑不掉了。据这条"黑"线索,今天看,他们可能来自非洲马达加斯加(海中州)、印度土著、东南亚土著、伊拉克(阿拉伯人有掳黑人)。澳洲土著就算了,遥不可及。
1.首先排除印度人
据载,昆仑奴健壮、勤快、温顺,语言天赋好,不戴头巾。这些特点观察便可知,必然靠谱。印度人和这些特点有关系吗?
印度穷人多瘦黑个小,眼神带着迟钝。勤快和印度人关系不大吧?印度史上从没有真正的民族统一,几百种方言,邻邦之间语言不通,何来语言天赋之说?印度人都不戴毛巾?
另外,印度史上也没出现过黑奴倒卖现象,从没记载表明印度人被卖作奴隶。
2.非洲人基本被排除
非洲马达加斯加是"海中州",古称"昆仑层期国"。不过,昆仑奴也不可能来自这里。
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启于15世纪,大唐还没有到达非洲的航海技术,唐朝海上丝绸之路也没达到过马达加斯加,谈何倒运非洲黑奴?陆运?成千上万个黑人唐僧取经?
历史上只有欧洲人和阿拉伯人贩卖过非洲黑奴。大唐正经人没干过这种龌龊事。
3.少数来自伊拉克可能有
伊拉克本无黑人,但他们曾掳夺很多北非黑人。交往过程中,阿拉伯人把少数黑奴卖往或进贡给唐朝,这种可能性可以有。
唐朝权贵奴仆成群,但昆仑奴却是"俏货",一度是官贵显摆的资本,他们通过关系从伊拉克地区得到昆仑奴,这也说的通。
不过,伊拉克掠夺黑人目的是供自己役使,而非交易。因此,唐朝昆仑奴或有少数来自伊拉克地区,但只会是个小旁流。
4.昆仑奴应来自东南亚诸岛
彼时东南亚多奴隶制小国,有土著黑人生活,奴隶买卖不稀奇。马来半岛邻近中国,商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带往或进贡给大唐不奇怪。
①史料记载丨
(昆仑奴)善游水而勇捷,遂悉以钱而买之,曰:"吾家至宝也。"丨宋·太平广记
据《太平广记》等载,昆仑奴善水性,敏捷勇猛,这也符合东南亚岛国土著特点。《一切经音义》也载"昆仑儿是南海洲岛中夷人"。
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丨旧唐书·林邑国传
林邑,中南半岛东部的古国名,位置大概在今天越南南部一带。《旧唐书》也说,中南半岛东部居民黑肤卷发,时称"昆仑"。这或是昆仑奴说法的一个来源。
这五短却结实的身材像非洲人?
②出土的昆仑奴陶俑丨
西安和洛阳等地有出土昆仑奴陶俑,此为直观形象参考。这些黑人俑斜披帛带,腰部横缠帛带,赤脚短裤,趾粗大,半穿半脱打扮。
这些标志性打扮很符合东南亚习惯、环境和气候,也符合昆仑奴善游泳之特点。
注意细节,昆仑奴在牵文殊菩萨的青狮。佛教文化壁画出现昆仑奴。说明什么?
③唐代壁画佐证丨
榆林窟以壁画为主,第25窟为唐壁画。其中有文殊菩萨骑青狮的壁画,旁边竟然画了一个牵青狮的昆仑奴……画面是不是太跳了?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位时,佛教被推向巅峰,后向中原和东南亚传播。唐朝则是中国佛教最辉煌时,彼时东南亚佛教也是非常流行,想必教徒众多。
来自马来半岛的昆仑奴应该也是佛教徒,故而出现在文殊菩萨身边,这就讲得通了。
结论:
唐朝昆仑奴主流来自马来半岛或附近,大概南海诸岛一带,当为现在的马来人种,原居于苏门答腊、爪哇和马来西亚等岛屿。昆仑奴属深肤色人种,但没有非洲黑人那么黑。
也或有少数昆仑奴间接来自非洲,为阿拉伯人倒卖的北非黑人。
昆仑奴有什么特殊优势?很多资料表明,昆仑奴普遍体格强壮,踏实、勤快、耐劳,通水性,有着很好的语言天赋,性格相对温顺,比较忠心安分。
从仆人角度看,一切日常如担水、耕种、装卸、搬运、喂马、清洁、看宅护院、打更守夜、安保押运等工作,无所不能;女性昆仑奴可以负责洗衣、做饭、保洁一类事情。
据载,昆仑奴性情温顺,心思不复杂,对主人忠心耿耿,反抗逃跑情况极少。想比普通中原奴仆更实用,更耐劳,用起来得心应手。
物以稀为贵,大唐时昆仑奴是很抢手的,拥有昆仑奴也是挺面子的事,通常官贵才卖的起。
小编结语昆仑奴的故事,是历史的特殊烙印,也间接反应了大唐的强盛,唐朝和外族的文化交流是任何其他朝代所不能比的。
随着民族融合,时常成为唐人谈资的黝黑昆仑儿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一个神秘的种族给后世留下了各种猜想。
不知打着耳环黑、黝黝的昆仑儿自己又是如何看待那段历史的。有幸见识大唐盛世,或不幸沦为奴?一切都是历史的选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