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谦(如果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北上支援北洋水师)
资讯
2024-02-21
376
1. 方伯谦,如果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北上支援北洋水师?
题主问题里有个小错误,甲午战争时,福建船政水师在中法战争中已经遭到重创,此时已经无船可用,当时只有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广东水师的主力舰都参加了甲午战争,而南洋水师则留守南洋,不过即使他们北上,也打不过日本联合舰队。
在甲午战争期间,清军海上参战力量主要时北洋水师,此外广东水师的三艘主力战舰广甲、广乙、广丙也北上助战,其中广乙在丰岛海战战沉,广甲在黄海海战中逃跑时搁浅触礁后,被日舰摧毁,而广丙则被日本俘虏。
此时清朝其实还有一支舰队,那就是南洋水师。南洋水师是清政府在筹建海防时所创办的两大水师之一(福建船政水师和广东水师都属于地方自建),不过因为经费所限,其规模和北洋水师无法相比。其主力是无防护巡洋舰开济、寰泰、镜清、南琛、南瑞、保民等。
这些军舰都是中法战争前建造的老式军舰,其设计和北洋水师新式的铁甲舰、装甲巡洋舰、防护巡洋舰无法相比。当然,比广东水师还是要强着一些,因为甲午战争时期南洋水师没有北上协助北洋水师作战,因此很多人也对此多有批评,但是实际上南洋水师也有自己的苦衷。
在清政府筹建海防时,优先建设的是北洋水师,按照计划,等北洋水师成军以后,再逐步扩充南洋水师。然而实际上由于经费所限,北洋水师的建设都举步维艰,最后将原定于用于台湾防务的四艘巡洋舰,也就是致远、经远、经来、来远都调到北洋,才勉强成军,原本的一分为二,变成了合二为一。
此后北洋水师的经费只够勉强维持,南洋水师的发展就更不用想了。所以1892年以后,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只能决定将现有各舰的兵员加以裁减,以节省下军饷用于买新船。不过这显然是杯水车薪,到1894年的时候,南洋水师不仅未添一舰,连原有的军舰也因为缺乏经费保养,朽坏不堪。
所以在甲午战争前夕,南洋水师的军舰不仅舰型落后,而且老旧不堪,连舰员数量都有所不足,其战斗力非常可疑。加上南洋水师尚需防卫江浙和台海海防,因此在甲午战争期间并未北上,而是巡视东南沿海,并非单纯不愿意支援北洋。
即使南洋水师勉强北上,其能发挥的作用也有有限。南洋水师的主力舰都是无防护巡洋舰,缺少防护,在海战中生存力堪忧。日本联合舰队的无防护巡洋舰大多编入二线部队,并未参加海上决战,就是因为其防护有限,万一损失反而损伤士气。
在黄海海战中,和开济等舰差不多时代的超勇、扬威,其防护力还要强于开济等舰,但是在面对日舰炮火时也是难以抵挡,开济等舰就更不要说了。而且南洋水师在训练方面也要逊于北洋水师,战斗力要差着不少。
所以日本联合舰队大不了把筑紫等二线战舰调上来,就足以对付南洋水师,根本不会影响到其主力和北洋水师之间的战斗,对于甲午战争结果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2. 北洋舰队的精英们是为何殉国的?
回答:
清历甲午年十二月底(1894年)这一年慈禧六十寿辰,十月十日,用海军经费培修的颐和园似乎还沉浸在一片:"老佛爷吉祥"的颂扬中。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隔海与胶东半岛相对峙,拱卫渤海湾门户,也是京津重地咽喉,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十月二十五日,仅仅一万人的日军向旅顺发起总攻。二十八日又发起总攻,一时日军40余门大炮齐轰旅顺。李鸿章苦心经营十六年的军港,沦陷。
清迋派去面见伊藤博文的海关税务司大臣德崔林二十六日才见到日相,伊藤博文拒绝和谈,並口出狂言:你们中堂大人就是一个草包,就怕日本大太阳!"
旅顺这个中国的"不冻港"被日倭佔领,对大清帝国严重打击,且不说可以直取沈阳,对彼岸的威海卫北洋水师重地亦是严重威协。1894年对大家清国来说是一个颓丧又充满危机的年份。
北洋海军,汉纳根携巨款购买的军舰不见踪影,镇守威海卫的大型舰船不过十艘,苗条的魚雷快艇只能在威海卫岸边游弋。海面太大,舰船萧条。
日倭不会等大清囯的军舰到齐才动手,在寒冷的海风中,日倭舰队奏响军歌,浩浩荡荡向威海杀来!丁汝昌倚在"定远"号装甲巡洋舰的舰桥上凭栏远眺,却听见一声炮响从极远处传来,凭经验他知道这是舰船大炮的发射。
"传令所有军舰,准备迎敌"!没有人警觉,包括刘步蟾,林泰曾都认为丁军门喝了高了。第二声炮声响起,众人方才各自散了备战。人类历史罕见的一場海上恶战,当夜开始。
日倭海军舰队突现一艘大的装甲舰,与"吉野"号联手冲到威海港囗,在离港口五海浬左右驻錨,对港口封锁。
恶耗传来,陆地威海西炮台、东炮台被日倭佔领。丁汝昌闻言昏倒,醒来后连说二声"威海卫城丢了⋯"!西太后曾指着鼻子骂丁汝昌:你若丢了"定远与镇远舰,提头来见"!李鸿章的声音又响起:禹廷,一定要保住北洋海军的根本,这是命根子。
里外夾击,如果硬打,立即腹背挨起,很快唯有退避保存实力。林泰曾指挥"镇远"开航。"定远,济远,来远"相随。到了一定航程,林泰曾猛地下令,向日倭军舰群冲去。一时炮火连天,丁汝昌急令转道,已经一片混战。不过半小时,北洋海军己明显下风,"回航"丁汝昌下令,几艘舰船有序退回威海军港,一声"报","报告军门,林管带殉国了"!1895年元旦,雪后红日的京城,战事日紧,告急文电雪片般从威海前沿飞来,李鸿章呆坐无语,面对朝廷责难,李长叹:威海之守,陆将不力,海军弱势,皇上责难,实令禹廷(丁汝昌)难以为计⋯
二月初,日倭从陆路全面佔领威海卫城及西、北岸炮台,造成对北洋海军合围之态,北洋海军对外联络中断。
二月三日,五日双方激战。"定远"不幸被魚雷击中。
凌晨,面对日舰队进攻,负伤的"定远"号管带果断下令冲滩,搁浅于刘公岛南岸浅滩,避免沉沦。
二月七日,北洋海军愈战愈勇,再一次给日倭打击,然而由于王平和"福龙"魚雷艇管带蔡廷士密谋率队逃跑,北洋海军战力更为削弱。李中堂此时令丁汝昌"带船乘夜冲出,向南吳淞撤离"由于相关人员潜逃,丁汝昌竟未收到。丧失斗志的官兵及洋员联合劝丁投降,丁汝昌态度坚决:投降为不可能之事。二月八日夜,刘步蟾深知局势之危,親临定远机舱埋下炸药,发布告示:援兵将至,固守待援。
二月十日,马格祿、牛昶昞、浩威等人鼓动官兵威逼丁汝昌投降,丁厉声斥责:杀则杀矣,某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二月十一日,丁汝昌服鸦片殉国。
同时殉难者有: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及"镇远"号代理菅带楊用霖,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林履中、黄建勋、林泰曾、方伯谦分别悲愤自尽,壮烈殉国及被斩首。
首批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之海军精英们血染大海,这是马尾军校的荣耀,此乃北洋海军之大不幸,昭示着北洋水师之覆灭己为时不远,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整整一代国人为之而奋斗的新式海军梦的幻灭。
牛昶昞盗用丁汝昌之名拟定投降书。
二月十二日,牛昶昞打着白旗乘坐"镇北"号由日军鱼雷艇拖向日舰"松岛"号。
二月十七日,牛昶昞与日方代表伊东佑亨在日舰"松岛"号签定投降条约,史称"威海降约"。日军联合舰队俨然以胜利者姿态开进威海卫军港,北洋海军残余舰船皆被俘虏,北洋海军龙旗被日倭海军旭日旗取代。
殉国将领遗体由北洋海军"康济"号载着驶向烟台港。
北洋海军至此全军覆灭。
3. 北洋海军的军舰到底有哪些?
北洋海军的军舰当然并不是只有七镇八远,还有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一些旧式炮舰、鱼雷艇和练习船等。
镇远号铁甲舰
在北洋水师建立以后,曾经有一句顺口溜“七镇八远一大康,超勇扬威和操江”来形容北洋水师的主力阵容,题主说的问题里少了后半句。
这里“七镇”是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镇海7艘蚊子船。八远指的是铁甲舰定远、镇远,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防护巡洋舰致远、靖远、济远,近海防御铁甲舰平远。“一大康”指的是康济号练习船,超勇、扬威是无防护巡洋舰,操江是旧式炮舰。
致远号防护巡洋舰
但是除了题主漏掉的后半句外,北洋水师的军舰也不止顺口溜里这些。以旧式炮舰为例,除了操江之外还有湄云、镇海、泰安三艘。而练习船除了康济之外,还有敏捷、威远两艘。
操江号旧式炮舰
此外北洋水师还有鱼雷艇队,不过北洋水师的鱼雷艇队比较特殊。严格的来说,归属于北洋水师的鱼雷艇只有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6艘,其他福龙、定一、定二、镇一、镇二、中甲、中乙7艘鱼雷艇并未在内。而且后来这13艘鱼雷艇实际上归属旅顺鱼雷营,长期驻防旅顺,并有旅顺前敌营务处直接管辖,和北洋水师其他军舰有所区别。
左一号鱼雷艇
除了以上军舰外,北洋水师其他还有一些辅助船,包括利运、海镜两艘运输船,导海、导河两挖泥船,利顺、遇顺、快顺、捷顺4艘拖轮,守雷、下雷、巡雷、杆雷、犀照等布雷艇,北平、富平、承平、永平4艘运煤船,铁龙、飞龙、快马、海马、铁马等交通艇。
近代挖泥船模型
4. 甲午海战主要将领和结局?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大败割地赔款。在这场中日两国的国战中,清军有人死战不退、有人望风而逃,有人自杀殉国、有人卖国求荣,那么这些逃跑、投降的人都有怎样的结局?
1、方伯谦是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是一个学霸似的人物,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也是清朝第一批前往欧美留学学习先进海军知识的人,被英国教官赞扬为“水师中聪明谙练之员”。方伯谦回国后受到李鸿章重用,任“济远”管带、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等职,获得“捷勇巴图鲁”称号。
在平时方伯谦的表现真是很好,能力出众,但在关键时刻他懦弱怕死的特点就暴露了。先是丰岛海战时,方伯谦主动悬挂白旗和日本海军旗想投降,自己躲在船舱中不敢出来,最后是“济远”水手王国成、李仕茂等人死战才击退追兵;然后黄海海战的时候,方伯谦干脆就是直接逃跑,临阵脱逃,“济远”舰触礁搁浅。方伯谦逃回国后被撤职下狱,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五日被下旨斩首。
2、吴敬荣是“广甲”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跟随方伯谦逃跑,在航行到大连湾三山岛外时不听劝阻,致使“广甲”舰搁浅。黄海海战后,吴敬荣被革职留任以观后效。北洋水师返回威海后,丁汝昌派吴敬荣率兵协防北帮炮台,但是吴敬荣又一次不战而逃了。中日甲午战争后,可能是因为海军人才伤亡惨重,吴敬荣又被清朝广东水师启用,先后任“建安”鱼雷艇、“宝璧”练舰、“江利”炮舰管带,民国成立后加官进爵于1924年官至海军中将。
3、叶志超是甲午战争中清朝在朝鲜陆军的最高指挥官。实际上在前往朝鲜作战之前,叶志超就推三阻四不愿意上战场,最后是李鸿章发火才不得不去。叶志超开战时起就畏敌如虎,面对日军的进攻直接抛弃聂士城所部,直接从牙山跑到了平壤,面对这场溃逃叶志超还很不要脸的上书清廷自己打了胜仗,获得了朝廷的嘉奖。
退守平壤后叶志超根本不想作战的事,天天饮酒作乐,虽然有聂士成、左宝贵等将领积极作战,但是主帅不行仗还怎么打?其实平壤之战初期,清军打得很好多次击退日军进攻,但是叶志超没有乘势反击,反而主动弃城逃跑,将武器装备和军粮都扔给了日军。叶志超的逃跑粉碎了清军的作战意志,一路溃败500余里,伤亡惨重,致使朝鲜战局难以挽回。叶志超逃回国后立马被清廷抓捕革职,经刑部审判判决斩监候,光绪二十六年被赦免,光绪二十七年病死在老家。
5.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一、背景
光绪二十年,朝鲜东林党起事,国王李熙急忙求助清廷。袁世凯接到朝鲜的救急文书,急派北洋提督叶志超及总兵聂士诚赴援朝鲜。日本听到消息,赶忙派大岛圭介率兵赶赴朝鲜。清兵先到朝鲜,东林党人溃散,朝鲜不战自复。清军也准备回国,但日本兵有进无退。袁世凯照会日本大岛圭介遵守两国条约共同撤兵,但大岛圭介不仅没有撤军,暗中还增派军队,分别占领朝鲜的要害地区。袁世凯急忙复电李鸿章,速筹战备,准备开战。
清廷为朝鲜该不该出兵也进行了一场辩论,最终,主战派压倒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和派,决定对日开战。光绪帝年轻气盛,这些年来总是让西方列强按在地上摩擦,已经忍耐很久了,现在连蕞尔小国日本都来挑战大清,清廷忍无可忍,西方列强打不过,难道我堂堂大清打不过小日本?清廷主战派不相信,连看热闹的西方列强也不相信。
西方列强当然有不相信的理由。1840年到1860年,清政府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惨痛失败,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在历史上都是从来没有的事。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让许有见解的中国人开始反思,急病乱投医,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夷制夷"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进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发展,创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的水师,尤其是北洋水师的吨位名列亚洲第一,世界排名第九。有了这些家当,西方列强认为清政府肯定完胜日本。清政府也决定教训一下这个不怎么听话喜欢捣乱的日本小弟。
二、中日实力对比
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
日本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
单从装备上看,清政府绝对占据上风。
三、战斗经过
实际上,中日甲午海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黄海海战。
日军趁清军还没有云集的机会,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进攻驻扎在朝鲜牙山的清军,清军军门叶志超猝不及防,急忙向李鸿章求救援兵。李鸿章接到警报,怕日本责怪清军先行发兵,雇佣英国商船高升号运兵急援牙山的清军。没想到到了丰岛,日军已经在此等侯,在中日还没有正式宣战的情况下率先开炮,将高升号击沉,八百多清军阵亡,中日正式宣战。
驻守牙山的叶志超部总兵聂士成率军迎战日军,但守牙山的叶志超却率军退守平囊,清军军心大乱,溃不成军,只能坚守平囊。今天以后,日本进攻平囊,叶志超软弱无能,竖立白旗投降,趁夜晚的机会率军撤出朝鲜退回辽东,平囊战役结束。日本乘胜追击,渡过鸭绿江继续进攻清军,陆地上的清军全面溃败。
第二阶段:1894年9月17日,辽东半岛江防之战(金州、旅顺)。
日本海军军舰十一艘,从朝鲜大同江出发,进攻黄海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列队迎战,清军舰队有十二艘,两军相隔九里多的时候,清军就发炮攻击,但距离太远,并没有给日军造成实质性的威胁。日舰开足马力接近清舰,日军的游击舰从清军左侧驶入,攻袭清舰后面。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以后,北洋舰队的靖远、平远、来远受到重创,超勇、致远、经远、永升杨威等五艘军舰被击沉,伤4舰。日本联合舰队五艘军舰受重伤,但未沉一艘。在此情况下,剩余的北洋舰队冲出交战区,退走旅顺。
经此一役,北洋水师受到重创,但主力舰主力舰定远、镇远还在,此时北洋舰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第三阶段:威海卫保卫战
北洋舰队大败而归,清廷朝野震动。光绪皇帝非常懊恼,下令追责,斩杀了临阵逃跑的济远管代方伯谦,改派提督宋庆出兵旅顺,提督刘盛休出兵大连湾,将军依克唐阿出兵黑龙江,三路大军堵截进攻的日军。
但出兵旅顺的提督宋庆资格尚浅,不能有效的调度各军,各军都被渡过鸭绿江的日军击溃,日军占据凤凰城,兵锋直指金州大连湾。
旅顺口为自然天险,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休整。但日军又攻破金州大连湾,乘胜进攻旅顺。旅顺口驻防的清军听到日军进攻的消息一哄而散,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北洋军港。
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纵横辽海,寻找北洋水师决战。北洋舰队被困刘公岛,日军联合舰队一起向包围在刘公岛的北洋舰队发起最后的攻击,接连击沉定远、威远、来远三艘主力军舰,北洋提督丁辱昌愤恨自杀,日军占领刘公岛,进入威海卫,北洋舰队的第二个军港又被日军占领,至此,北洋舰队覆灭。
清廷此时只能清俄国、德、法三国调停,被迫和日本签下了丧权辱国耻辱的《马关条约》。
6. 北洋水师将领?
丁汝昌 -- 水师提督 (自尽)
刘步蟾 --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林泰曾 --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邓世昌 --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叶祖圭 --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战死)
方伯谦 --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林永升 --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邱宝仁 --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黄建勋 -- 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 (战死)
林履中 -- 右翼右营副将,杨威号管带 (战死)
杨用霖 --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
7. 北洋舰队还有哪些著名的舰长?
北洋舰队是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海军,其主力舰多达40艘,远超初建不久的美国海军。丁汝昌任舰队提督,即是总司令。每一艘主力舰则由管带(舰长)统领,邓世昌便是其中之一!北洋舰队比较著名的舰长有十位!
10、邓世昌——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驾驶“致远”号撞击“吉野”舰,不幸壮烈牺牲,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9、叶祖珪——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叶祖珪是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第一批留学英国。归国后,历任“镇边”、“靖远”管带,参加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所领的“靖远”舰在甲午海战中一度作为旗舰指挥舰队。北洋水师覆灭后被革职。1904年奉旨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首次统一清朝南北海军。
8、方伯谦——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清朝福建侯官县人,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1877年—1880年,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军舰,毕业回国后,任“济远”号管带。黄海海战时,因畏惧倭寇,临阵逃走,被朝廷处斩。方伯谦的为人,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他在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中的表现,更是让后人怀疑其是否是投降派。
7、林永升——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林永升为人淳厚善良,“性和易,与人接,惟恐伤其意”,对部属关怀备至。林永升参加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马那多”号实习。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都司,曾任“镇中”舰管带,后升任游击管带“经远”舰。
6、邱宝仁——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邱宝仁远涉重洋数万里,但花费不多,为清廷节省了不少费用,“不特中国水师向未所经,亦为外洋各国所罕有。沿途叠遇风滔,异常险恶,竟能出其死力,得保无虞,实属胆智过人,较之同往接舰各员事难功倍”。清廷破例将邱宝仁由五品官升到三品官,并加“劲勇巴图鲁”称号。
5、黄建勋——左翼右营副将,超勇号管带
1867年,黄建勋以文童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1871年,结束课程后,登“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至新加坡、槟榔屿,北至直隶湾、辽东湾。1874年,充任"扬武"快船正教习,又调任“福星”炮舰正教习。次年又调回“扬武”,赴日本及中国各口岸梭巡,以增长阅历,荐保千总。
4、林履中——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
1871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驾驶。1881年,李鸿章调林履中到北洋水师,任"威远"练船教练。次年夏,赴德国协驾“定远”等铁甲舰,并资练习。随后,又派往英国研究驾驶、枪炮、数学、电学等。1885年,林履中从刘步蟾协带“定远”回国,奏奖蓝翎千总。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林履中继续管带“扬威”舰。
3、萨镇冰——副将衔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练船管带
萨镇冰出身于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萨氏家族,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早年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后受派赴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帮统兼海圻舰管带、广东水师提督、清政府海军统制等职。
2、林泰曾——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林泰曾“性沉默,寡言笑,存心慈厚,能忍人之所不能忍”,管带军舰,“用人信任必专,待下仁恕,故临事恒得人之力”。沈葆桢赞他“深通西学,性行忠谨”。自入北洋以来,频年巡历重洋,驾驶操练均极勤奋,为创建北洋海军出力颇多,李鸿章称他“资深学优”;日本海军称之为中国海军的“宝刀”。
1、刘步蟾——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刘步蟾自幼束发习海军,数十年衽席风涛,远涉重洋,不辞艰险,胆识才干,屡经磨练有长进。李鸿章见他颖达英俊而学有所成,是不可多得的海军人才,遂令其留职于北洋,攫升游击并赏戴花翎,充任“镇北”号炮舰管带,为中国近代海军、特别是北洋舰队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方伯谦,如果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北上支援北洋水师?
题主问题里有个小错误,甲午战争时,福建船政水师在中法战争中已经遭到重创,此时已经无船可用,当时只有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广东水师的主力舰都参加了甲午战争,而南洋水师则留守南洋,不过即使他们北上,也打不过日本联合舰队。
在甲午战争期间,清军海上参战力量主要时北洋水师,此外广东水师的三艘主力战舰广甲、广乙、广丙也北上助战,其中广乙在丰岛海战战沉,广甲在黄海海战中逃跑时搁浅触礁后,被日舰摧毁,而广丙则被日本俘虏。
此时清朝其实还有一支舰队,那就是南洋水师。南洋水师是清政府在筹建海防时所创办的两大水师之一(福建船政水师和广东水师都属于地方自建),不过因为经费所限,其规模和北洋水师无法相比。其主力是无防护巡洋舰开济、寰泰、镜清、南琛、南瑞、保民等。
这些军舰都是中法战争前建造的老式军舰,其设计和北洋水师新式的铁甲舰、装甲巡洋舰、防护巡洋舰无法相比。当然,比广东水师还是要强着一些,因为甲午战争时期南洋水师没有北上协助北洋水师作战,因此很多人也对此多有批评,但是实际上南洋水师也有自己的苦衷。
在清政府筹建海防时,优先建设的是北洋水师,按照计划,等北洋水师成军以后,再逐步扩充南洋水师。然而实际上由于经费所限,北洋水师的建设都举步维艰,最后将原定于用于台湾防务的四艘巡洋舰,也就是致远、经远、经来、来远都调到北洋,才勉强成军,原本的一分为二,变成了合二为一。
此后北洋水师的经费只够勉强维持,南洋水师的发展就更不用想了。所以1892年以后,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只能决定将现有各舰的兵员加以裁减,以节省下军饷用于买新船。不过这显然是杯水车薪,到1894年的时候,南洋水师不仅未添一舰,连原有的军舰也因为缺乏经费保养,朽坏不堪。
所以在甲午战争前夕,南洋水师的军舰不仅舰型落后,而且老旧不堪,连舰员数量都有所不足,其战斗力非常可疑。加上南洋水师尚需防卫江浙和台海海防,因此在甲午战争期间并未北上,而是巡视东南沿海,并非单纯不愿意支援北洋。
即使南洋水师勉强北上,其能发挥的作用也有有限。南洋水师的主力舰都是无防护巡洋舰,缺少防护,在海战中生存力堪忧。日本联合舰队的无防护巡洋舰大多编入二线部队,并未参加海上决战,就是因为其防护有限,万一损失反而损伤士气。
在黄海海战中,和开济等舰差不多时代的超勇、扬威,其防护力还要强于开济等舰,但是在面对日舰炮火时也是难以抵挡,开济等舰就更不要说了。而且南洋水师在训练方面也要逊于北洋水师,战斗力要差着不少。
所以日本联合舰队大不了把筑紫等二线战舰调上来,就足以对付南洋水师,根本不会影响到其主力和北洋水师之间的战斗,对于甲午战争结果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2. 北洋舰队的精英们是为何殉国的?
回答:
清历甲午年十二月底(1894年)这一年慈禧六十寿辰,十月十日,用海军经费培修的颐和园似乎还沉浸在一片:"老佛爷吉祥"的颂扬中。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隔海与胶东半岛相对峙,拱卫渤海湾门户,也是京津重地咽喉,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十月二十五日,仅仅一万人的日军向旅顺发起总攻。二十八日又发起总攻,一时日军40余门大炮齐轰旅顺。李鸿章苦心经营十六年的军港,沦陷。
清迋派去面见伊藤博文的海关税务司大臣德崔林二十六日才见到日相,伊藤博文拒绝和谈,並口出狂言:你们中堂大人就是一个草包,就怕日本大太阳!"
旅顺这个中国的"不冻港"被日倭佔领,对大清帝国严重打击,且不说可以直取沈阳,对彼岸的威海卫北洋水师重地亦是严重威协。1894年对大家清国来说是一个颓丧又充满危机的年份。
北洋海军,汉纳根携巨款购买的军舰不见踪影,镇守威海卫的大型舰船不过十艘,苗条的魚雷快艇只能在威海卫岸边游弋。海面太大,舰船萧条。
日倭不会等大清囯的军舰到齐才动手,在寒冷的海风中,日倭舰队奏响军歌,浩浩荡荡向威海杀来!丁汝昌倚在"定远"号装甲巡洋舰的舰桥上凭栏远眺,却听见一声炮响从极远处传来,凭经验他知道这是舰船大炮的发射。
"传令所有军舰,准备迎敌"!没有人警觉,包括刘步蟾,林泰曾都认为丁军门喝了高了。第二声炮声响起,众人方才各自散了备战。人类历史罕见的一場海上恶战,当夜开始。
日倭海军舰队突现一艘大的装甲舰,与"吉野"号联手冲到威海港囗,在离港口五海浬左右驻錨,对港口封锁。
恶耗传来,陆地威海西炮台、东炮台被日倭佔领。丁汝昌闻言昏倒,醒来后连说二声"威海卫城丢了⋯"!西太后曾指着鼻子骂丁汝昌:你若丢了"定远与镇远舰,提头来见"!李鸿章的声音又响起:禹廷,一定要保住北洋海军的根本,这是命根子。
里外夾击,如果硬打,立即腹背挨起,很快唯有退避保存实力。林泰曾指挥"镇远"开航。"定远,济远,来远"相随。到了一定航程,林泰曾猛地下令,向日倭军舰群冲去。一时炮火连天,丁汝昌急令转道,已经一片混战。不过半小时,北洋海军己明显下风,"回航"丁汝昌下令,几艘舰船有序退回威海军港,一声"报","报告军门,林管带殉国了"!1895年元旦,雪后红日的京城,战事日紧,告急文电雪片般从威海前沿飞来,李鸿章呆坐无语,面对朝廷责难,李长叹:威海之守,陆将不力,海军弱势,皇上责难,实令禹廷(丁汝昌)难以为计⋯
二月初,日倭从陆路全面佔领威海卫城及西、北岸炮台,造成对北洋海军合围之态,北洋海军对外联络中断。
二月三日,五日双方激战。"定远"不幸被魚雷击中。
凌晨,面对日舰队进攻,负伤的"定远"号管带果断下令冲滩,搁浅于刘公岛南岸浅滩,避免沉沦。
二月七日,北洋海军愈战愈勇,再一次给日倭打击,然而由于王平和"福龙"魚雷艇管带蔡廷士密谋率队逃跑,北洋海军战力更为削弱。李中堂此时令丁汝昌"带船乘夜冲出,向南吳淞撤离"由于相关人员潜逃,丁汝昌竟未收到。丧失斗志的官兵及洋员联合劝丁投降,丁汝昌态度坚决:投降为不可能之事。二月八日夜,刘步蟾深知局势之危,親临定远机舱埋下炸药,发布告示:援兵将至,固守待援。
二月十日,马格祿、牛昶昞、浩威等人鼓动官兵威逼丁汝昌投降,丁厉声斥责:杀则杀矣,某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二月十一日,丁汝昌服鸦片殉国。
同时殉难者有: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及"镇远"号代理菅带楊用霖,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林履中、黄建勋、林泰曾、方伯谦分别悲愤自尽,壮烈殉国及被斩首。
首批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之海军精英们血染大海,这是马尾军校的荣耀,此乃北洋海军之大不幸,昭示着北洋水师之覆灭己为时不远,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整整一代国人为之而奋斗的新式海军梦的幻灭。
牛昶昞盗用丁汝昌之名拟定投降书。
二月十二日,牛昶昞打着白旗乘坐"镇北"号由日军鱼雷艇拖向日舰"松岛"号。
二月十七日,牛昶昞与日方代表伊东佑亨在日舰"松岛"号签定投降条约,史称"威海降约"。日军联合舰队俨然以胜利者姿态开进威海卫军港,北洋海军残余舰船皆被俘虏,北洋海军龙旗被日倭海军旭日旗取代。
殉国将领遗体由北洋海军"康济"号载着驶向烟台港。
北洋海军至此全军覆灭。
3. 北洋海军的军舰到底有哪些?
北洋海军的军舰当然并不是只有七镇八远,还有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一些旧式炮舰、鱼雷艇和练习船等。
镇远号铁甲舰
在北洋水师建立以后,曾经有一句顺口溜“七镇八远一大康,超勇扬威和操江”来形容北洋水师的主力阵容,题主说的问题里少了后半句。
这里“七镇”是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镇海7艘蚊子船。八远指的是铁甲舰定远、镇远,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防护巡洋舰致远、靖远、济远,近海防御铁甲舰平远。“一大康”指的是康济号练习船,超勇、扬威是无防护巡洋舰,操江是旧式炮舰。
致远号防护巡洋舰
但是除了题主漏掉的后半句外,北洋水师的军舰也不止顺口溜里这些。以旧式炮舰为例,除了操江之外还有湄云、镇海、泰安三艘。而练习船除了康济之外,还有敏捷、威远两艘。
操江号旧式炮舰
此外北洋水师还有鱼雷艇队,不过北洋水师的鱼雷艇队比较特殊。严格的来说,归属于北洋水师的鱼雷艇只有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6艘,其他福龙、定一、定二、镇一、镇二、中甲、中乙7艘鱼雷艇并未在内。而且后来这13艘鱼雷艇实际上归属旅顺鱼雷营,长期驻防旅顺,并有旅顺前敌营务处直接管辖,和北洋水师其他军舰有所区别。
左一号鱼雷艇
除了以上军舰外,北洋水师其他还有一些辅助船,包括利运、海镜两艘运输船,导海、导河两挖泥船,利顺、遇顺、快顺、捷顺4艘拖轮,守雷、下雷、巡雷、杆雷、犀照等布雷艇,北平、富平、承平、永平4艘运煤船,铁龙、飞龙、快马、海马、铁马等交通艇。
近代挖泥船模型
4. 甲午海战主要将领和结局?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大败割地赔款。在这场中日两国的国战中,清军有人死战不退、有人望风而逃,有人自杀殉国、有人卖国求荣,那么这些逃跑、投降的人都有怎样的结局?
1、方伯谦是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是一个学霸似的人物,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也是清朝第一批前往欧美留学学习先进海军知识的人,被英国教官赞扬为“水师中聪明谙练之员”。方伯谦回国后受到李鸿章重用,任“济远”管带、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等职,获得“捷勇巴图鲁”称号。
在平时方伯谦的表现真是很好,能力出众,但在关键时刻他懦弱怕死的特点就暴露了。先是丰岛海战时,方伯谦主动悬挂白旗和日本海军旗想投降,自己躲在船舱中不敢出来,最后是“济远”水手王国成、李仕茂等人死战才击退追兵;然后黄海海战的时候,方伯谦干脆就是直接逃跑,临阵脱逃,“济远”舰触礁搁浅。方伯谦逃回国后被撤职下狱,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五日被下旨斩首。
2、吴敬荣是“广甲”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跟随方伯谦逃跑,在航行到大连湾三山岛外时不听劝阻,致使“广甲”舰搁浅。黄海海战后,吴敬荣被革职留任以观后效。北洋水师返回威海后,丁汝昌派吴敬荣率兵协防北帮炮台,但是吴敬荣又一次不战而逃了。中日甲午战争后,可能是因为海军人才伤亡惨重,吴敬荣又被清朝广东水师启用,先后任“建安”鱼雷艇、“宝璧”练舰、“江利”炮舰管带,民国成立后加官进爵于1924年官至海军中将。
3、叶志超是甲午战争中清朝在朝鲜陆军的最高指挥官。实际上在前往朝鲜作战之前,叶志超就推三阻四不愿意上战场,最后是李鸿章发火才不得不去。叶志超开战时起就畏敌如虎,面对日军的进攻直接抛弃聂士城所部,直接从牙山跑到了平壤,面对这场溃逃叶志超还很不要脸的上书清廷自己打了胜仗,获得了朝廷的嘉奖。
退守平壤后叶志超根本不想作战的事,天天饮酒作乐,虽然有聂士成、左宝贵等将领积极作战,但是主帅不行仗还怎么打?其实平壤之战初期,清军打得很好多次击退日军进攻,但是叶志超没有乘势反击,反而主动弃城逃跑,将武器装备和军粮都扔给了日军。叶志超的逃跑粉碎了清军的作战意志,一路溃败500余里,伤亡惨重,致使朝鲜战局难以挽回。叶志超逃回国后立马被清廷抓捕革职,经刑部审判判决斩监候,光绪二十六年被赦免,光绪二十七年病死在老家。
5.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一、背景
光绪二十年,朝鲜东林党起事,国王李熙急忙求助清廷。袁世凯接到朝鲜的救急文书,急派北洋提督叶志超及总兵聂士诚赴援朝鲜。日本听到消息,赶忙派大岛圭介率兵赶赴朝鲜。清兵先到朝鲜,东林党人溃散,朝鲜不战自复。清军也准备回国,但日本兵有进无退。袁世凯照会日本大岛圭介遵守两国条约共同撤兵,但大岛圭介不仅没有撤军,暗中还增派军队,分别占领朝鲜的要害地区。袁世凯急忙复电李鸿章,速筹战备,准备开战。
清廷为朝鲜该不该出兵也进行了一场辩论,最终,主战派压倒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和派,决定对日开战。光绪帝年轻气盛,这些年来总是让西方列强按在地上摩擦,已经忍耐很久了,现在连蕞尔小国日本都来挑战大清,清廷忍无可忍,西方列强打不过,难道我堂堂大清打不过小日本?清廷主战派不相信,连看热闹的西方列强也不相信。
西方列强当然有不相信的理由。1840年到1860年,清政府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惨痛失败,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在历史上都是从来没有的事。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让许有见解的中国人开始反思,急病乱投医,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夷制夷"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进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发展,创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的水师,尤其是北洋水师的吨位名列亚洲第一,世界排名第九。有了这些家当,西方列强认为清政府肯定完胜日本。清政府也决定教训一下这个不怎么听话喜欢捣乱的日本小弟。
二、中日实力对比
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
日本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
单从装备上看,清政府绝对占据上风。
三、战斗经过
实际上,中日甲午海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黄海海战。
日军趁清军还没有云集的机会,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进攻驻扎在朝鲜牙山的清军,清军军门叶志超猝不及防,急忙向李鸿章求救援兵。李鸿章接到警报,怕日本责怪清军先行发兵,雇佣英国商船高升号运兵急援牙山的清军。没想到到了丰岛,日军已经在此等侯,在中日还没有正式宣战的情况下率先开炮,将高升号击沉,八百多清军阵亡,中日正式宣战。
驻守牙山的叶志超部总兵聂士成率军迎战日军,但守牙山的叶志超却率军退守平囊,清军军心大乱,溃不成军,只能坚守平囊。今天以后,日本进攻平囊,叶志超软弱无能,竖立白旗投降,趁夜晚的机会率军撤出朝鲜退回辽东,平囊战役结束。日本乘胜追击,渡过鸭绿江继续进攻清军,陆地上的清军全面溃败。
第二阶段:1894年9月17日,辽东半岛江防之战(金州、旅顺)。
日本海军军舰十一艘,从朝鲜大同江出发,进攻黄海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列队迎战,清军舰队有十二艘,两军相隔九里多的时候,清军就发炮攻击,但距离太远,并没有给日军造成实质性的威胁。日舰开足马力接近清舰,日军的游击舰从清军左侧驶入,攻袭清舰后面。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以后,北洋舰队的靖远、平远、来远受到重创,超勇、致远、经远、永升杨威等五艘军舰被击沉,伤4舰。日本联合舰队五艘军舰受重伤,但未沉一艘。在此情况下,剩余的北洋舰队冲出交战区,退走旅顺。
经此一役,北洋水师受到重创,但主力舰主力舰定远、镇远还在,此时北洋舰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第三阶段:威海卫保卫战
北洋舰队大败而归,清廷朝野震动。光绪皇帝非常懊恼,下令追责,斩杀了临阵逃跑的济远管代方伯谦,改派提督宋庆出兵旅顺,提督刘盛休出兵大连湾,将军依克唐阿出兵黑龙江,三路大军堵截进攻的日军。
但出兵旅顺的提督宋庆资格尚浅,不能有效的调度各军,各军都被渡过鸭绿江的日军击溃,日军占据凤凰城,兵锋直指金州大连湾。
旅顺口为自然天险,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休整。但日军又攻破金州大连湾,乘胜进攻旅顺。旅顺口驻防的清军听到日军进攻的消息一哄而散,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北洋军港。
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纵横辽海,寻找北洋水师决战。北洋舰队被困刘公岛,日军联合舰队一起向包围在刘公岛的北洋舰队发起最后的攻击,接连击沉定远、威远、来远三艘主力军舰,北洋提督丁辱昌愤恨自杀,日军占领刘公岛,进入威海卫,北洋舰队的第二个军港又被日军占领,至此,北洋舰队覆灭。
清廷此时只能清俄国、德、法三国调停,被迫和日本签下了丧权辱国耻辱的《马关条约》。
6. 北洋水师将领?
丁汝昌 -- 水师提督 (自尽)
刘步蟾 --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林泰曾 --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邓世昌 --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叶祖圭 --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战死)
方伯谦 --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林永升 --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邱宝仁 --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黄建勋 -- 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 (战死)
林履中 -- 右翼右营副将,杨威号管带 (战死)
杨用霖 --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
7. 北洋舰队还有哪些著名的舰长?
北洋舰队是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海军,其主力舰多达40艘,远超初建不久的美国海军。丁汝昌任舰队提督,即是总司令。每一艘主力舰则由管带(舰长)统领,邓世昌便是其中之一!北洋舰队比较著名的舰长有十位!
10、邓世昌——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驾驶“致远”号撞击“吉野”舰,不幸壮烈牺牲,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9、叶祖珪——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叶祖珪是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第一批留学英国。归国后,历任“镇边”、“靖远”管带,参加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所领的“靖远”舰在甲午海战中一度作为旗舰指挥舰队。北洋水师覆灭后被革职。1904年奉旨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首次统一清朝南北海军。
8、方伯谦——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清朝福建侯官县人,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1877年—1880年,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军舰,毕业回国后,任“济远”号管带。黄海海战时,因畏惧倭寇,临阵逃走,被朝廷处斩。方伯谦的为人,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他在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中的表现,更是让后人怀疑其是否是投降派。
7、林永升——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林永升为人淳厚善良,“性和易,与人接,惟恐伤其意”,对部属关怀备至。林永升参加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马那多”号实习。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都司,曾任“镇中”舰管带,后升任游击管带“经远”舰。
6、邱宝仁——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邱宝仁远涉重洋数万里,但花费不多,为清廷节省了不少费用,“不特中国水师向未所经,亦为外洋各国所罕有。沿途叠遇风滔,异常险恶,竟能出其死力,得保无虞,实属胆智过人,较之同往接舰各员事难功倍”。清廷破例将邱宝仁由五品官升到三品官,并加“劲勇巴图鲁”称号。
5、黄建勋——左翼右营副将,超勇号管带
1867年,黄建勋以文童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1871年,结束课程后,登“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至新加坡、槟榔屿,北至直隶湾、辽东湾。1874年,充任"扬武"快船正教习,又调任“福星”炮舰正教习。次年又调回“扬武”,赴日本及中国各口岸梭巡,以增长阅历,荐保千总。
4、林履中——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
1871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驾驶。1881年,李鸿章调林履中到北洋水师,任"威远"练船教练。次年夏,赴德国协驾“定远”等铁甲舰,并资练习。随后,又派往英国研究驾驶、枪炮、数学、电学等。1885年,林履中从刘步蟾协带“定远”回国,奏奖蓝翎千总。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林履中继续管带“扬威”舰。
3、萨镇冰——副将衔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练船管带
萨镇冰出身于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萨氏家族,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早年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后受派赴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帮统兼海圻舰管带、广东水师提督、清政府海军统制等职。
2、林泰曾——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林泰曾“性沉默,寡言笑,存心慈厚,能忍人之所不能忍”,管带军舰,“用人信任必专,待下仁恕,故临事恒得人之力”。沈葆桢赞他“深通西学,性行忠谨”。自入北洋以来,频年巡历重洋,驾驶操练均极勤奋,为创建北洋海军出力颇多,李鸿章称他“资深学优”;日本海军称之为中国海军的“宝刀”。
1、刘步蟾——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刘步蟾自幼束发习海军,数十年衽席风涛,远涉重洋,不辞艰险,胆识才干,屡经磨练有长进。李鸿章见他颖达英俊而学有所成,是不可多得的海军人才,遂令其留职于北洋,攫升游击并赏戴花翎,充任“镇北”号炮舰管带,为中国近代海军、特别是北洋舰队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