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是个什么角色)
资讯
2023-11-24
159
1. 殿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是个什么角色?
文渊阁大学士,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官职。大学士皆以殿阁名入衔,明有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无定员。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汉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
2. 明朝内阁是否有丞相的权利?
明朝内阁的权利在整个明朝呈一个抛物线的形态,与皇权相对立,此消彼长。通过观察明朝内阁权利的变化,可以发现内阁的权利和皇权既相互依赖,同时也存在矛盾。皇帝需要内阁协助处理繁琐复杂的政务,内阁也需要皇帝的信赖支持。当皇帝英明神武时,内阁只是一个秘书处一样的存在,皇帝昏庸怠政时,内阁撑起一片天,甚至可以驳斥皇帝的决定。
所以明朝的内阁权利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萌芽期、成立期、发展期和衰落期,只有在发展期的顶峰时,也就是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期,内阁的权利达到巅峰,与丞相的权利无二。
明朝内阁——萌芽期明朝初期,朱元璋沿用元朝的政治制度,设有丞相。丞相这个职权是很大的,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当然了,没有点能力的人也做不了。有能力的人有能力治国,也有能力培植党羽,一手遮天,独断专行。这显然超越了一个丞相该有的本分,使朱元璋深深的感到皇权旁落的威胁。于是借着胡惟庸案废了丞相制度,明朝仅有的三位丞相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在这次案件中全部被株连。
丞相废除之后,所有的决策都有由皇帝过问,无疑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朱元璋是很任劳任怨的,尽管如此,诸事繁杂,也是需要有贤臣辅助。于是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效仿宋朝制度,设立华盖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不过只是顾问的角色,随侍左右而已。这就是内阁的雏形,可以说权利的边都摸不到,只是偶尔提提建议而已。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明朝内阁——成立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显然没有老爹能干,每天大小事都丢给皇帝决定,累也累死了。而且朱棣从小上阵杀敌,马背上的日子更让他喜欢,可是老爹朱元璋曾明令禁止后代的皇帝不允许设立丞相,于是朱棣想了个办法,设立一个新的机构区别于丞相,“成祖继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从此内阁正式成立。
这时的内阁大臣只是替皇帝干活的秘书,品级也比较低,只有正五品。基本上就是每天替皇帝翻阅全国大大小小的奏折,归类整理,化繁为简,并草拟出处理意见,给皇帝参考,皇帝只需要做出相应的批示就可以了,再下发下去执行。省去了皇帝不少时间。
可以看出,这些入阁大臣虽然可以直接参与政务,不过只能议政和执行,决策权还在皇帝。
明朝内阁——发展期朱棣死后,仁宗继位,内阁在朝中的分量逐渐攀升,一直到正统年间,内阁的权利已然超过六部。主要是因为这时的内阁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从仁宗还是太子时,就是东宫的辅佐近臣,得仁宗颇为倚重,一直辅佐皇帝,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
在三人辅政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出现了“仁宣之治”的繁荣盛世。与此同时,三人的权势地位也随之提高,明仁宗,杨士奇被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被晋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正统五年,杨荣被追赠为太师。在当时,号称“三杨用事,政归内阁”。
自此之后,基本上三品以下、资历不够的就没有机会入内阁的做大学士了,内阁大学士俨然成了最高的官职。
这时的内阁辅臣不再只是皇帝的秘书,而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由于在朝资历深厚,得皇帝尊重。比如有一次,仁宗同官员议事,见杨士奇过来,便对旁人说,“新华盖大学士来,必有谠言,试共听之。”
在朝也常直言进谏,影响皇帝的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对于赵王是否按同谋处置,杨士奇力排众议,“赵最亲,陛下当保全之,勿惑众言”,事后宣宗甚为感激,“赵王所以全,卿力也”。
可见,内阁大臣不仅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已经开始影响皇帝决策。阶品上也大大提高了。
明朝内阁——鼎盛期嘉靖、万历时期,内阁权利达到顶峰。不仅阶品、班次列于六部之前,而且还增设了具体的制敕房和诰敕房两个部门,人员从属也逐渐增多。内阁成员也有了高低之分,内阁首辅是内阁主要负责人,下面还有次辅及其他阁臣。
张居正作为明朝最著名的内阁首辅,他所拥有的权利可以说把内阁的权利推到了顶峰。这都有赖于万历皇帝是个甩手掌柜,啥都不管,一概推给自己的老师张居正。有些在朝官员为官数载,竟然都未曾见过龙颜。即便是张居正回老家料理丧事期间,重要大事,也会送到江陵,由张居正亲自处理。
得密封言事,仍戒内阁调阳等,有大事,毋得专决,仍弛驿之江陵,听张先生处分。——《明史·张居正传》
既然皇帝不管事,内阁的权利自然发挥到了最大值。整个帝国基本上都是张居正一个人说了算,丝毫不亚于丞相。张居正也借此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大力改革,使明朝后期有了一个短暂的焕然一新。
张居正死后,虽然没有再出现一人执掌朝政的现象,但是由于明朝晚期皇帝不作为,政事还要依赖内阁,所以即便内阁大臣换人,内阁的权力依旧强盛。经常还会出现皇帝做出一个决定,发到内阁时,内阁觉得不妥,进行驳斥。内阁首辅也时常与地方督抚书信往来,地方督抚有事会通过书信询问内阁意见,内阁首辅直接以书信作答。直接绕过了朝廷正式的规章制度,也体现出内阁首辅的意见就等同于朝廷的意见。
内阁的鼎盛,主要还是源自于皇帝的不作为,皇帝不限制内阁的权利,那么内阁权利增长反过来就会反超皇权。这时的内阁虽然不叫做丞相,但也与丞相无二了。
结语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臣“虽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虽然朱元璋处心积虑的想废除丞相制度,但内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实际上是丞相制度的变相复活。内阁最终成为明代最重要的中央机构,甚至即便没有皇帝,整个国家机器也能照常运转。
关注@史海扑通 ,获取更多历史那些事儿。
3. 古代殿阁大学士的主要职位是?
朱元璋即位后,废除丞相。
丞相被废除以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身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2百多件,处理国事4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因而他另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构成内阁制度。从高到低: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4. 古代太学士是什么职位?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唐朝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低于唐宋的中书舍人,但巅峰之时的权位与唐宋的中书舍人相当。
基本信息
中文名大学士外文名Senior Secretary别名内阁大学士
5. 宫斗大臣简单职务?
正一品:太傅
正一品:左丞相 右丞相
从一品:吏部尚书 刑部尚书
侧一品:工部尚书 兵部尚书
正二品: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
从二品:神测大将军
侧二品:殿阁大学士
正三品:提督
从三品:内大臣
侧三品:国子监祭酒
正四品:散佚大臣
从四品:吏部侍郎 刑部侍郎
侧四品:工部侍郎 兵部侍郎
正五品:户部侍郎 礼部侍郎
从五品:大司马
侧五品:通正史院长
正六品:县爷
从六品:锦衣卫
侧六品:督察院六科长院
6. 清朝宰相办公的地方?
在清人关后,仍沿明制,以内阁总理政务。内阁大学士官至一品,位尊权重。于是,到雍正时,又在内阁之外另设一个军机处,内阁大权渐为所夺。
清代内阁办公的地方是宫内的文华殿和武英殿。
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因用兵青海,乃于保和殿西北角之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命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等密办军需事宜,赞襄机务,,十年三月,用兵西北,又改军机房为“办理军机处”。
军机处的工作,其初只限于军事范围,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参预机事,商决大政的国家决策机构。军机处设军机大臣,无定员,均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特旨召人。
军机大臣以下设军机章京若干人,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政务。军机章京分为二班,每班满、汉各八人,设领班、帮领班各一人。为了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军机处一律不许使用书吏办事,这在当时各级机关中是比较特殊的。
7. 龙图阁大学士是什么官?
大家应该都知道包大人又称包龙图,因为包大人被仁宗封为龙图阁大学士,其实这个说法不正确。在中国历史上,内阁大学士之设,始于明朝。
明初,设中书省,其长官曰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后废。洪武十五年,始置大学士,以备顾问,定为正五品。
明成祖时,大学士开始参预政事。
明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明世宗(万历)时,定四殿(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二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之制,常侍天子殿阁之下, 故称内阁大学士。
此时的大学士,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太祖定大学士为正五品,谁敢改动?
表明,包拯时候(宋朝),并无大学士,更无龙图阁大学士!后世的剧作家,出于剧情的需(包拯应当是实际上的宰相),就虚构了一个宋朝的龙图阁大学士!
包龙图的名字已经深入心,不可能也没必要更正了,就像曹操永远是奸雄的化身,虽有鲁迅郭沫若为之平反,也无济于事了!还原历史,谈何容易!
历史上包拯曾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 龙图阁学士是个虚衔,从三品 相当于副局级
宋朝有一种特殊的阁学士职名,简称“阁职”。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级。宋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先帝遗留的文物。例如龙图阁,就奉藏着“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书籍、世谱”。其后,又建有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及南宋的焕章、华文、宝谟、宝章、显文等阁。 在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可说是代表最有学问的职位,百姓称呼龙图阁学士为老龙,龙图阁直学士为大龙,龙图阁待制为小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殿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是个什么角色?
文渊阁大学士,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官职。大学士皆以殿阁名入衔,明有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无定员。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汉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
2. 明朝内阁是否有丞相的权利?
明朝内阁的权利在整个明朝呈一个抛物线的形态,与皇权相对立,此消彼长。通过观察明朝内阁权利的变化,可以发现内阁的权利和皇权既相互依赖,同时也存在矛盾。皇帝需要内阁协助处理繁琐复杂的政务,内阁也需要皇帝的信赖支持。当皇帝英明神武时,内阁只是一个秘书处一样的存在,皇帝昏庸怠政时,内阁撑起一片天,甚至可以驳斥皇帝的决定。
所以明朝的内阁权利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萌芽期、成立期、发展期和衰落期,只有在发展期的顶峰时,也就是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期,内阁的权利达到巅峰,与丞相的权利无二。
明朝内阁——萌芽期明朝初期,朱元璋沿用元朝的政治制度,设有丞相。丞相这个职权是很大的,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当然了,没有点能力的人也做不了。有能力的人有能力治国,也有能力培植党羽,一手遮天,独断专行。这显然超越了一个丞相该有的本分,使朱元璋深深的感到皇权旁落的威胁。于是借着胡惟庸案废了丞相制度,明朝仅有的三位丞相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在这次案件中全部被株连。
丞相废除之后,所有的决策都有由皇帝过问,无疑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朱元璋是很任劳任怨的,尽管如此,诸事繁杂,也是需要有贤臣辅助。于是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效仿宋朝制度,设立华盖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不过只是顾问的角色,随侍左右而已。这就是内阁的雏形,可以说权利的边都摸不到,只是偶尔提提建议而已。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明朝内阁——成立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显然没有老爹能干,每天大小事都丢给皇帝决定,累也累死了。而且朱棣从小上阵杀敌,马背上的日子更让他喜欢,可是老爹朱元璋曾明令禁止后代的皇帝不允许设立丞相,于是朱棣想了个办法,设立一个新的机构区别于丞相,“成祖继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从此内阁正式成立。
这时的内阁大臣只是替皇帝干活的秘书,品级也比较低,只有正五品。基本上就是每天替皇帝翻阅全国大大小小的奏折,归类整理,化繁为简,并草拟出处理意见,给皇帝参考,皇帝只需要做出相应的批示就可以了,再下发下去执行。省去了皇帝不少时间。
可以看出,这些入阁大臣虽然可以直接参与政务,不过只能议政和执行,决策权还在皇帝。
明朝内阁——发展期朱棣死后,仁宗继位,内阁在朝中的分量逐渐攀升,一直到正统年间,内阁的权利已然超过六部。主要是因为这时的内阁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从仁宗还是太子时,就是东宫的辅佐近臣,得仁宗颇为倚重,一直辅佐皇帝,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
在三人辅政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出现了“仁宣之治”的繁荣盛世。与此同时,三人的权势地位也随之提高,明仁宗,杨士奇被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被晋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正统五年,杨荣被追赠为太师。在当时,号称“三杨用事,政归内阁”。
自此之后,基本上三品以下、资历不够的就没有机会入内阁的做大学士了,内阁大学士俨然成了最高的官职。
这时的内阁辅臣不再只是皇帝的秘书,而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由于在朝资历深厚,得皇帝尊重。比如有一次,仁宗同官员议事,见杨士奇过来,便对旁人说,“新华盖大学士来,必有谠言,试共听之。”
在朝也常直言进谏,影响皇帝的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对于赵王是否按同谋处置,杨士奇力排众议,“赵最亲,陛下当保全之,勿惑众言”,事后宣宗甚为感激,“赵王所以全,卿力也”。
可见,内阁大臣不仅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已经开始影响皇帝决策。阶品上也大大提高了。
明朝内阁——鼎盛期嘉靖、万历时期,内阁权利达到顶峰。不仅阶品、班次列于六部之前,而且还增设了具体的制敕房和诰敕房两个部门,人员从属也逐渐增多。内阁成员也有了高低之分,内阁首辅是内阁主要负责人,下面还有次辅及其他阁臣。
张居正作为明朝最著名的内阁首辅,他所拥有的权利可以说把内阁的权利推到了顶峰。这都有赖于万历皇帝是个甩手掌柜,啥都不管,一概推给自己的老师张居正。有些在朝官员为官数载,竟然都未曾见过龙颜。即便是张居正回老家料理丧事期间,重要大事,也会送到江陵,由张居正亲自处理。
得密封言事,仍戒内阁调阳等,有大事,毋得专决,仍弛驿之江陵,听张先生处分。——《明史·张居正传》
既然皇帝不管事,内阁的权利自然发挥到了最大值。整个帝国基本上都是张居正一个人说了算,丝毫不亚于丞相。张居正也借此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大力改革,使明朝后期有了一个短暂的焕然一新。
张居正死后,虽然没有再出现一人执掌朝政的现象,但是由于明朝晚期皇帝不作为,政事还要依赖内阁,所以即便内阁大臣换人,内阁的权力依旧强盛。经常还会出现皇帝做出一个决定,发到内阁时,内阁觉得不妥,进行驳斥。内阁首辅也时常与地方督抚书信往来,地方督抚有事会通过书信询问内阁意见,内阁首辅直接以书信作答。直接绕过了朝廷正式的规章制度,也体现出内阁首辅的意见就等同于朝廷的意见。
内阁的鼎盛,主要还是源自于皇帝的不作为,皇帝不限制内阁的权利,那么内阁权利增长反过来就会反超皇权。这时的内阁虽然不叫做丞相,但也与丞相无二了。
结语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臣“虽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虽然朱元璋处心积虑的想废除丞相制度,但内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实际上是丞相制度的变相复活。内阁最终成为明代最重要的中央机构,甚至即便没有皇帝,整个国家机器也能照常运转。
关注@史海扑通 ,获取更多历史那些事儿。
3. 古代殿阁大学士的主要职位是?
朱元璋即位后,废除丞相。
丞相被废除以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身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2百多件,处理国事4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因而他另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构成内阁制度。从高到低: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4. 古代太学士是什么职位?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唐朝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低于唐宋的中书舍人,但巅峰之时的权位与唐宋的中书舍人相当。
基本信息
中文名大学士外文名Senior Secretary别名内阁大学士
5. 宫斗大臣简单职务?
正一品:太傅
正一品:左丞相 右丞相
从一品:吏部尚书 刑部尚书
侧一品:工部尚书 兵部尚书
正二品: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
从二品:神测大将军
侧二品:殿阁大学士
正三品:提督
从三品:内大臣
侧三品:国子监祭酒
正四品:散佚大臣
从四品:吏部侍郎 刑部侍郎
侧四品:工部侍郎 兵部侍郎
正五品:户部侍郎 礼部侍郎
从五品:大司马
侧五品:通正史院长
正六品:县爷
从六品:锦衣卫
侧六品:督察院六科长院
6. 清朝宰相办公的地方?
在清人关后,仍沿明制,以内阁总理政务。内阁大学士官至一品,位尊权重。于是,到雍正时,又在内阁之外另设一个军机处,内阁大权渐为所夺。
清代内阁办公的地方是宫内的文华殿和武英殿。
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因用兵青海,乃于保和殿西北角之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命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等密办军需事宜,赞襄机务,,十年三月,用兵西北,又改军机房为“办理军机处”。
军机处的工作,其初只限于军事范围,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参预机事,商决大政的国家决策机构。军机处设军机大臣,无定员,均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特旨召人。
军机大臣以下设军机章京若干人,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政务。军机章京分为二班,每班满、汉各八人,设领班、帮领班各一人。为了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军机处一律不许使用书吏办事,这在当时各级机关中是比较特殊的。
7. 龙图阁大学士是什么官?
大家应该都知道包大人又称包龙图,因为包大人被仁宗封为龙图阁大学士,其实这个说法不正确。在中国历史上,内阁大学士之设,始于明朝。
明初,设中书省,其长官曰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后废。洪武十五年,始置大学士,以备顾问,定为正五品。
明成祖时,大学士开始参预政事。
明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明世宗(万历)时,定四殿(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二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之制,常侍天子殿阁之下, 故称内阁大学士。
此时的大学士,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太祖定大学士为正五品,谁敢改动?
表明,包拯时候(宋朝),并无大学士,更无龙图阁大学士!后世的剧作家,出于剧情的需(包拯应当是实际上的宰相),就虚构了一个宋朝的龙图阁大学士!
包龙图的名字已经深入心,不可能也没必要更正了,就像曹操永远是奸雄的化身,虽有鲁迅郭沫若为之平反,也无济于事了!还原历史,谈何容易!
历史上包拯曾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 龙图阁学士是个虚衔,从三品 相当于副局级
宋朝有一种特殊的阁学士职名,简称“阁职”。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级。宋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先帝遗留的文物。例如龙图阁,就奉藏着“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书籍、世谱”。其后,又建有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及南宋的焕章、华文、宝谟、宝章、显文等阁。 在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可说是代表最有学问的职位,百姓称呼龙图阁学士为老龙,龙图阁直学士为大龙,龙图阁待制为小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