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txt下载(歌词中有唐诗宋词四个字的有哪几首)
资讯
2023-11-30
476
1. 唐诗宋词txt下载,歌词中有唐诗宋词四个字的有哪几首?
推荐几首有名的好听的:
1.歌名:月满西楼演唱:廖昌永词:李清照(原词名: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2.歌名:送别演唱:合唱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3.三国演义主题曲: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演唱:杨洪基词:杨慎(1488——155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4.歌名:葬花吟词:出自红楼梦唱:童丽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5.几多愁唱:邓丽君词: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 只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 只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玉砌应犹 只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现在为什么感觉写不出唐诗宋词那样的绝句诗词?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据《全唐诗》及其有关补遗所载,现存诗有52000余首,作家2300多人。数量之多,作者之众,内容之广,风格流派之繁,体裁样式之全,均堪称空前。宋朝也是这样。宋带留下名姓的诗人(包括词人)共7868位留下诗词208386首。
为什么现在上写不出来唐宋那样的诗词呢?
首先是人文环境不一样。唐宋诗人男女老幼都有,他们从小就受诗歌的熏陶,会说话就会读诗,不会写字就会写诗。如王安石笔下的“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不管子厚发展如何,方仲永五岁就会写诗不会有假。陈知玄《五岁咏花》“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馀一孕在,明日定随风。”骆宾王七岁写《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不但男孩会写,女孩也一样。李冶6岁的时候,写出了一首《咏蔷薇》,“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在这首诗中,“架却”谐音“嫁却”,父亲认为女孩六岁就知道要嫁人,恐怕长大不守妇道。就把她送到道观出家了。薛涛八岁那年,父亲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薛勋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听后高兴女儿有才华,但两句诗他却理解歪了,认为女儿有伎女的潜质,果然后来薛涛做了伎女。
其他还有如权德舆4岁能为诗,令狐楚5岁熟诗文,杜甫7岁作词赋,张九龄、李百药、徐彦伯等,皆是幼时能诗文的神童。就连造反的黄巢也在五岁写了他的第一首《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一看就有造反派的味道。
科举制直接促进了唐诗的生辉,唐代最主要的科目有明经、进士科。进士科主要考试科目杂文。到开元、天宝年间杂文已明确为诗、赋各一首。考试中是以诗、赋最重要。进士考试诗赋之制在唐代社会营造了重视诗赋的氛围,这种价值取向和取士标准为唐代造就了一大批业专攻诗赋的人,这也正是一种文学体式发展繁荣的重要前提。南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指出:“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唐诗中有一种体裁叫“赋得”,是应制诗,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就是模拟考试题,白居易的名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是这种体裁作品中的佼佼者。由于科举考试要考,所以从小的教育就围绕这个进行,就像现在的高考指挥棒一样,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孩子从小就有诗的教育,就懂得平仄对仗,长大自然就一通百通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唐诗宋词都是能唱的,音乐与诗词是相通的,孩子从小唱歌就唱诗词,与我们今天唱的歌与诗词是两回事当然不一样。
第二个原因就是生活境遇不同。盛唐知识分子大多都有报效国家,扬名立万的雄心壮志,这种雄心壮志产生了边塞诗;而大部分人都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人或者流落江湖,或者隐居山林,这样山水诗田园诗就有了生活;大量的知识分子流落到民间了解了下层人民的痛苦,一部分人就着手这类诗的创作,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李绅的“悯农”都属于这类揭露社会不公,反映人民疾苦的诗。像苏轼一生历尽千辛万苦,多次被贬,一次比一次远离故土,所以他写出那么多带有生活基础,带有人生哲理的诗词歌赋。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苦难,看到了人民的痛苦才能写出《三吏三别》被后人称为诗史。而今天的人根本没有这种生活基础,有些学写格律诗的人无非就是无病呻吟,假装忧国忧民。没有生活基础就没有灵感,没有灵感即使写出诗也没有灵魂。所以现代人写不出唐宋人那样的诗词。
3. 什么是诗词的平仄?
你先看几个字,判断一下它的平仄,再详谈诗词的平仄问题。
白、望、忘、国、一、福……
这几个字特别常用,人们都认得,但是这些字放在诗词里面总觉得怪怪的,为什呢?因为 这些字古今的读音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你看其中的忘这个字,普通话是四声读作wàng,实际古代读音是wāng。望字也是一样。这些字有的在古代是入声字,有的是平声字,在现代普通话语音里面都发生了变化。而人们平时读古代韵文的时候难免习惯于使用普通话进行阅读,在有些情况下反而觉得韵文不像韵文。
接下来说一说诗词的平仄。
什么是平仄?平仄其实主要是将语音方面的问题,古代人写诗词的时候都会讲究格律,这样听起来朗朗上口。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就有例子: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咋读都不押韵哪,其实不然,这就涉及到平仄的问题了。
平就是语音听起来生意比较平直,仄声的字听起来有曲折的味道,古代语音里面把声调分为四种:平、上、去、入,很显然,平声和其他三生都有显著的不同,其它三声都是入声,也就是声音有曲折变化。
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什么意思?前面已经说过了,平声后来分成了阴平和阳平两种,这跟声母的清浊有关系。除了平声其他都有共同特点,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入声字在里面,入声字分别在后来的语音系统中分别进入了上、去、入三种声调之中。这个变化不了解语言文化的人确实还很难了解到。
入声的特点是比较短促,语音持续过程较短,其实入声在方言中表现出来的意境味道挺有内涵的,听起来也不错,在江浙这一带的很多方言中,至今还保存着比较多的入声字,可能是普通话听惯了,有时候听听这些还别具风味。山西、河北、甘肃北部等地的方言中入声字保留还有很多,但这是语言的魅力,如果长期以来的语言文化将它留下了,说明它的依然在发挥交流表达的基本功能,不派就不派吧,倒是好事。
在诗词韵文中的表现是什么?在诗词中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有一个特点,也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就是诗句中有些位置的字改用平声还是仄声是有规定的。这个主要是指七言诗,在其他诗词中也比较适用。古人熟悉这些,所以写文章的时候不在话下,但是今人要分辨起来可就比较难了。
七言诗中,偶数位置的字因为处于一句话的节奏点的位置,会影响到语音的美感程度,所以平则要求比较严格。一三五位置的字影响不大,所以可以放宽些,也就是人们说的"不可因词而害意”,不要因为平仄的问题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比如这一句诗:“扫庭秋漏滴,接话贵忘眠。”里面的忘字,如果读作四声会感觉跟已经完全不搭,诗句本来是说秋叶两个人一块儿睡不着闲聊,这种感觉就是平静的感觉,四声字显得有点破坏那种宁静感。而且忘字所处的位置是第四字的位置,在格律上也不合适。
古代韵文诗词十分讲究平仄格律的要求,近代以来以及现代诗就没法用这些去评论了,大都是自由诗,表达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诗词韵文了。4. 那么明清是以什么文体作为代?
我国文学创作至明清则以章回白话小说的创作鼎盛时期,出现了巜三国演义》巜水浒传》《西逰记》《红楼梦》为代表四大小说文学成就最高,其次为《金瓶梅》巜儒林外史》《三言两拍》《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孳海花》《七侠五义》《说岳全传》一大批小说问世。它们开近代小说创作之先河。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5. 150字左右的唐诗宋词?
《将进酒》唐代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 有什么带明字的诗句?
带明字的真有不少,今天我就给朋友们推荐几首。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婵哀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渠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出自宋代: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释义: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萤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出自唐代:李治《明月夜留别》
释义:在即将离别的時刻,我们就像明月一样默默无言,比時万籁俱寂,月光撒满了大地,我们的问心就像月光一样充满着柔情。离别后,我就像月光普照天打南地北一样,对你的思念之情也追踪到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天涯海角还是海陲边塞。
秋月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 为什么明清两朝没有留下有名的诗词?
(原创)
唐诗宋词元曲,再加明清小说,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几大文学形态,各擅胜场,引领风骚数百年。
但,为什么明清两朝没有留下有名的诗词?
一,跟诗词发展规律有关。诗词在唐宋之后,已丧失发展环境。盛唐一代,人们自信豪气,一开盛世气象,或清丽或豪放的诗作大放异彩。而社会动乱又使诗作趋向内敛。当了宋代,更能深挖心底内蕴的诗之余词粉墨登场。宋代北方民族攻伐之下,中原大地的诗词氛围已崩溃。
二,俗文化觉醒。到了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压,代表俗文化的杂剧小说兴起。有明一代,资本主义萌芽,黎民百姓自主意识觉醒,市场决定导向,世俗小说大行其道,文人墨客竟成了被调戏的对象,所以才有《三言二拍》《儒林外史》这样的作品出现。
三,政府倡导方向改变。作为文人墨客,热衷于求取功名,而科举实行八股取士,诗词在官方也没了倡导,所以,仅作为个人雅好,就难免降了水准。
但明清时期还是有不少佳作,尤其清代,在康雍的提倡下,中国文学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诗词,文章,小说,戏剧,一起迎来璀璨的繁荣。
诗词方面,诗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钱谦益吴伟业袁枚龚定庵等,词人有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等,纳兰性德更被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下面欣赏一下他的两首词: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南乡子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
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
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
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
读来是不是极美?我们听说的少,主要是不属于主流文化形态而已,只要探索,中国诗词,令人心醉!
我是梦酣三天,谢谢阅读,欢迎交流,期待点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唐诗宋词txt下载,歌词中有唐诗宋词四个字的有哪几首?
推荐几首有名的好听的:
1.歌名:月满西楼演唱:廖昌永词:李清照(原词名: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2.歌名:送别演唱:合唱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3.三国演义主题曲: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演唱:杨洪基词:杨慎(1488——155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4.歌名:葬花吟词:出自红楼梦唱:童丽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5.几多愁唱:邓丽君词: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 只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 只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玉砌应犹 只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现在为什么感觉写不出唐诗宋词那样的绝句诗词?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据《全唐诗》及其有关补遗所载,现存诗有52000余首,作家2300多人。数量之多,作者之众,内容之广,风格流派之繁,体裁样式之全,均堪称空前。宋朝也是这样。宋带留下名姓的诗人(包括词人)共7868位留下诗词208386首。
为什么现在上写不出来唐宋那样的诗词呢?
首先是人文环境不一样。唐宋诗人男女老幼都有,他们从小就受诗歌的熏陶,会说话就会读诗,不会写字就会写诗。如王安石笔下的“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不管子厚发展如何,方仲永五岁就会写诗不会有假。陈知玄《五岁咏花》“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馀一孕在,明日定随风。”骆宾王七岁写《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不但男孩会写,女孩也一样。李冶6岁的时候,写出了一首《咏蔷薇》,“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在这首诗中,“架却”谐音“嫁却”,父亲认为女孩六岁就知道要嫁人,恐怕长大不守妇道。就把她送到道观出家了。薛涛八岁那年,父亲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薛勋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听后高兴女儿有才华,但两句诗他却理解歪了,认为女儿有伎女的潜质,果然后来薛涛做了伎女。
其他还有如权德舆4岁能为诗,令狐楚5岁熟诗文,杜甫7岁作词赋,张九龄、李百药、徐彦伯等,皆是幼时能诗文的神童。就连造反的黄巢也在五岁写了他的第一首《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一看就有造反派的味道。
科举制直接促进了唐诗的生辉,唐代最主要的科目有明经、进士科。进士科主要考试科目杂文。到开元、天宝年间杂文已明确为诗、赋各一首。考试中是以诗、赋最重要。进士考试诗赋之制在唐代社会营造了重视诗赋的氛围,这种价值取向和取士标准为唐代造就了一大批业专攻诗赋的人,这也正是一种文学体式发展繁荣的重要前提。南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指出:“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唐诗中有一种体裁叫“赋得”,是应制诗,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就是模拟考试题,白居易的名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是这种体裁作品中的佼佼者。由于科举考试要考,所以从小的教育就围绕这个进行,就像现在的高考指挥棒一样,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孩子从小就有诗的教育,就懂得平仄对仗,长大自然就一通百通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唐诗宋词都是能唱的,音乐与诗词是相通的,孩子从小唱歌就唱诗词,与我们今天唱的歌与诗词是两回事当然不一样。
第二个原因就是生活境遇不同。盛唐知识分子大多都有报效国家,扬名立万的雄心壮志,这种雄心壮志产生了边塞诗;而大部分人都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人或者流落江湖,或者隐居山林,这样山水诗田园诗就有了生活;大量的知识分子流落到民间了解了下层人民的痛苦,一部分人就着手这类诗的创作,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李绅的“悯农”都属于这类揭露社会不公,反映人民疾苦的诗。像苏轼一生历尽千辛万苦,多次被贬,一次比一次远离故土,所以他写出那么多带有生活基础,带有人生哲理的诗词歌赋。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苦难,看到了人民的痛苦才能写出《三吏三别》被后人称为诗史。而今天的人根本没有这种生活基础,有些学写格律诗的人无非就是无病呻吟,假装忧国忧民。没有生活基础就没有灵感,没有灵感即使写出诗也没有灵魂。所以现代人写不出唐宋人那样的诗词。
3. 什么是诗词的平仄?
你先看几个字,判断一下它的平仄,再详谈诗词的平仄问题。
白、望、忘、国、一、福……
这几个字特别常用,人们都认得,但是这些字放在诗词里面总觉得怪怪的,为什呢?因为 这些字古今的读音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你看其中的忘这个字,普通话是四声读作wàng,实际古代读音是wāng。望字也是一样。这些字有的在古代是入声字,有的是平声字,在现代普通话语音里面都发生了变化。而人们平时读古代韵文的时候难免习惯于使用普通话进行阅读,在有些情况下反而觉得韵文不像韵文。
接下来说一说诗词的平仄。
什么是平仄?平仄其实主要是将语音方面的问题,古代人写诗词的时候都会讲究格律,这样听起来朗朗上口。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就有例子: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咋读都不押韵哪,其实不然,这就涉及到平仄的问题了。
平就是语音听起来生意比较平直,仄声的字听起来有曲折的味道,古代语音里面把声调分为四种:平、上、去、入,很显然,平声和其他三生都有显著的不同,其它三声都是入声,也就是声音有曲折变化。
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什么意思?前面已经说过了,平声后来分成了阴平和阳平两种,这跟声母的清浊有关系。除了平声其他都有共同特点,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入声字在里面,入声字分别在后来的语音系统中分别进入了上、去、入三种声调之中。这个变化不了解语言文化的人确实还很难了解到。
入声的特点是比较短促,语音持续过程较短,其实入声在方言中表现出来的意境味道挺有内涵的,听起来也不错,在江浙这一带的很多方言中,至今还保存着比较多的入声字,可能是普通话听惯了,有时候听听这些还别具风味。山西、河北、甘肃北部等地的方言中入声字保留还有很多,但这是语言的魅力,如果长期以来的语言文化将它留下了,说明它的依然在发挥交流表达的基本功能,不派就不派吧,倒是好事。
在诗词韵文中的表现是什么?在诗词中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有一个特点,也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就是诗句中有些位置的字改用平声还是仄声是有规定的。这个主要是指七言诗,在其他诗词中也比较适用。古人熟悉这些,所以写文章的时候不在话下,但是今人要分辨起来可就比较难了。
七言诗中,偶数位置的字因为处于一句话的节奏点的位置,会影响到语音的美感程度,所以平则要求比较严格。一三五位置的字影响不大,所以可以放宽些,也就是人们说的"不可因词而害意”,不要因为平仄的问题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比如这一句诗:“扫庭秋漏滴,接话贵忘眠。”里面的忘字,如果读作四声会感觉跟已经完全不搭,诗句本来是说秋叶两个人一块儿睡不着闲聊,这种感觉就是平静的感觉,四声字显得有点破坏那种宁静感。而且忘字所处的位置是第四字的位置,在格律上也不合适。
古代韵文诗词十分讲究平仄格律的要求,近代以来以及现代诗就没法用这些去评论了,大都是自由诗,表达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诗词韵文了。4. 那么明清是以什么文体作为代?
我国文学创作至明清则以章回白话小说的创作鼎盛时期,出现了巜三国演义》巜水浒传》《西逰记》《红楼梦》为代表四大小说文学成就最高,其次为《金瓶梅》巜儒林外史》《三言两拍》《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孳海花》《七侠五义》《说岳全传》一大批小说问世。它们开近代小说创作之先河。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5. 150字左右的唐诗宋词?
《将进酒》唐代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 有什么带明字的诗句?
带明字的真有不少,今天我就给朋友们推荐几首。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婵哀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渠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出自宋代: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释义: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萤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出自唐代:李治《明月夜留别》
释义:在即将离别的時刻,我们就像明月一样默默无言,比時万籁俱寂,月光撒满了大地,我们的问心就像月光一样充满着柔情。离别后,我就像月光普照天打南地北一样,对你的思念之情也追踪到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天涯海角还是海陲边塞。
秋月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 为什么明清两朝没有留下有名的诗词?
(原创)
唐诗宋词元曲,再加明清小说,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几大文学形态,各擅胜场,引领风骚数百年。
但,为什么明清两朝没有留下有名的诗词?
一,跟诗词发展规律有关。诗词在唐宋之后,已丧失发展环境。盛唐一代,人们自信豪气,一开盛世气象,或清丽或豪放的诗作大放异彩。而社会动乱又使诗作趋向内敛。当了宋代,更能深挖心底内蕴的诗之余词粉墨登场。宋代北方民族攻伐之下,中原大地的诗词氛围已崩溃。
二,俗文化觉醒。到了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压,代表俗文化的杂剧小说兴起。有明一代,资本主义萌芽,黎民百姓自主意识觉醒,市场决定导向,世俗小说大行其道,文人墨客竟成了被调戏的对象,所以才有《三言二拍》《儒林外史》这样的作品出现。
三,政府倡导方向改变。作为文人墨客,热衷于求取功名,而科举实行八股取士,诗词在官方也没了倡导,所以,仅作为个人雅好,就难免降了水准。
但明清时期还是有不少佳作,尤其清代,在康雍的提倡下,中国文学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诗词,文章,小说,戏剧,一起迎来璀璨的繁荣。
诗词方面,诗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钱谦益吴伟业袁枚龚定庵等,词人有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等,纳兰性德更被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下面欣赏一下他的两首词: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南乡子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
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
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
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
读来是不是极美?我们听说的少,主要是不属于主流文化形态而已,只要探索,中国诗词,令人心醉!
我是梦酣三天,谢谢阅读,欢迎交流,期待点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