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哪些成语是出自人的故事)
资讯
2023-11-15
299
1.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哪些成语是出自人的故事?
我是壹玖柒零,欢迎关注!
有哪些成语是出自于人的故事?
这个,我觉得只要上过初中的朋友都应该学过很多,而且很多是在小学课本里学的。
比如:
1、画蛇添足
这故事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说的是,楚国有家人,搞了个祭祀活动;在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用来打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觉得这一壶酒大家都来喝肯定是不够喝的,如果一个人喝又会有多余。于是,门客们提议大家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可以喝这壶酒。”
话说,有一个人很快就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的时候,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可没想到,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就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那个人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而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这个成语,要告诉大家的是:凡事不要多此一举,不但没有好处,而且会带来坏处!
2、掩耳盗铃
3、亡羊补牢
这个成语的故事讲的是:在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的羊。有一天早晨,他发现羊圈里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这时,他的邻居就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把那个窟窿堵上!”但是,养户不肯接受邻居的劝告,回答说:“羊都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没想到,在第二天早上,他又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这时,他非常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紧找来工具把窟窿堵上了,修好了羊圈。从此以后,他养的养再也没有少过。
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是:做人不怕做错事,就怕知错不改。如果不及时改正,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怕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4、守株待兔
5、杯弓蛇影
总之,关于出自于人的成语,可以说非常之多。如:拔毛助长、指鹿为马、凿壁偷光、纸上谈兵等等!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只列举了部分,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补充!谢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有什么历史典故?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的是江郎这个人的文才没有了,实际上是比喻一个人的才思减退。那这个成语有什么样的历史典故呢?他的主人公是谁呢?
江郎才尽这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江淹。
江淹是南朝著名的辞赋大家,他与鲍照并称,将南朝的辞赋推向了一个高峰。江淹的代表作《恨赋》和《别赋》可以说被称为了千古奇文。
江淹呢这个人从小就博学多闻、聪明好学,六岁就能写诗,他成了大家眼里的神童。
他被刘宋的非常有才气的国子博士檀超所赏识,经常将江淹引为上席,并且还把他推荐给了建平王刘景素。
建平王刘景素也是很欣赏江淹的才华就让江淹出任自己的秘书。在这期间,江淹跟着刘景素走南闯北,写了不少的诗歌,两个人的关系也是非常融洽。
可是好景不长,后废帝刘昱即位。
刘昱这个人,能耐不大,坏事倒是做了不少,整的朝廷上下是一片混乱。所以刘景素就和几个人密谋想废掉刘昱。要说废帝这可不是容易的事,稍有差池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啊。
所以江淹就劝刘景素不要轻举妄动,但是权力这个东西太诱人了,刘景素哪能听江淹的呢。在这个时候,江淹心想直谏不行,我就写诗。
于是他写了十五首《效阮公诗》送给刘景素,诗里面有“富贵如浮云,金玉不为宝”,“徒羡草木利,不爱金碧屋”,“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等诗句,在诗中他含沙射影地劝刘景素赶紧收手。可是没想到因为这个,刘景素不仅不听他的,而且还把他给降了职,最后只当了一个小县令。
后来刘景素起兵谋反,兵败身亡。而江淹也一直徘徊在底层做公务员,他看不到升迁的路,所以也一直郁郁不得志。但是个人不幸,诗家幸。
所以在这个时期可谓是他的创作高峰,见到好山好水,他写文《赤亭渚》、《迁阳亭》等,在他惆怅时他写了《去故乡赋》等,可以说这些文章的文采是杠杠的。
要说江淹也是幸运的,后来萧道成掌握了大权。他早就听说了江淹是个大才子,所以他就把江淹调到了建康,并且授予他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
可以说江淹这次可是大受重用了,从此江淹便平步青云,开始了他开挂的人生。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江淹的公务开始繁忙了,很少再写闲散的寄情散文了。
他所出产的几乎全是公文,这公文倒是写的越快越好。后来江淹因为经常为萧道成出谋划策,越来越得到了萧道成的赏识。
江淹也就开始在政治场上摸爬滚打了起来,而且是越来越顺。他的官位又升至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也许这正是江淹想要的人生,可是就在这以后,江淹虽然官运亨通,但是官运的高峰却是他创作上的低潮。每天他开始忙于各种政务,也陷于这种政务中不能自拨。慢慢地他也就疏于学习了,他不再读书、写字、作诗、写文章了,只是醉心于他的公务之中。
这个时候,江淹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的好了,而且还退步不小。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苦涩,内容平淡的没有一句可取。
于是就有人传说,江淹有一次在睡梦中,梦见了一个自称是郭璞的人。郭璞可是两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对江淹说,“我有一只五彩笔留在你这多年了,现在就请你把它还给我吧。”江淹从怀里果真掏出来了一支五彩笔,并把它还给了郭璞。
有人说,就是因为江淹拥有了郭璞的这支五彩笔,是郭璞把自己的才情过继给了江淹。所以江淹在写文章时才会有数不尽的才思的。
而现在这支五彩笔还了回去,就代表把江淹的好才情也还了回去,所以江淹就再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来了。
这也就是“江郎才尽”的故事了。
其实江郎才尽并不是说江淹的才学没有了,而只是表示江淹后来忙于政务,没有功夫去读书学习,才造成了他才学大不如以前。
这个典故其实也很好地反映了现代的一些人。在现在,有这么一些人,每天忙着工作,忙着加班,忙得都没有时间让自己成长。虽然看似人生忙的很充实,实际上他们已经停止了学习和成长。
其实学习和成长这件事,一定要贯穿着整个人生的,不能因为忙而放弃了让自己学习充电。
虽然现在看似自己很强大,但是如果学习和成长停滞了,很快也就会被别人所淘汰。所以,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忘记给自己充电,只有学习才会让自己一直走在前方而不被淘汰。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3. 一提到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填空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火眼金睛、嬉笑怒骂、正不怕斜等。
4.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风声鹤唳(苻坚)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8、泰山北斗(韩愈)
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29、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0、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31、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3、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5. 暗度陈仓是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早出自秦末,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史实的一种概括,特指刘邦。
汉高祖刘邦像
其是古代一种非常特别的军事谋略,通过某种假象迷惑敌人,并另有打算,攻其不备,从而以非常高的效率击败敌人,达到胜利的目的(以少胜多的某些战例是其重要体现)。
秦末农民战争时期,项羽,刘邦是反秦的重要力量,是以受楚怀王管辖,但约定凡先入咸阳城者为王,没成想刘邦先入了咸阳城,“约法三章”稳定了咸阳的治安。但项羽大军赶到时刘邦自度不是项羽对手,则将秦府库原封不动,让与项羽,并还兵灞上。“鸿门宴”后双方的战争逐渐展开。
项羽先是杀死无实权的楚怀王,自封西楚霸王,将刘邦限制在汉中为汉王。刘邦进汉中以后烧毁了入汉中的栈道,以此表示没有逐鹿中原的意思,待到刘邦扩充了实力后,就开始恢复栈道的修建,将项羽手下章邯等注意力转移,实则刘邦手下韩信已从小道偷袭陈仓,陈仓失守,章邯兵败自杀,项羽的关中大门被打开了。而刘邦则开始他的帝王大业。
很是特别,用计谋便可以将双方实力调换。当然项羽失败绝不仅仅是这次失利决定的,项羽不会用人,刚愎自用,而刘邦善于用人,也善于治人 。
在生存面前比敌人更冷静则更容易存活
中国古代兵法博大精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可以用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来解释,可以说是《孙子兵法》等的特殊表现,其不仅仅是兵法那么简单,更是文化,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学习创新。危机不曾离去,和平安宁是暂时的,它需要无数的仁人志士继续奉献,日本人曾学的很好,把我们打个半死,我是不会忘却这段历史的。
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6. 各显神通想到了哪些人物?
八仙!
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相传白云仙长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源。
民间传说铁拐李抛下自己的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果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
7. 历史上有哪些恩将仇报的例子?
朱可夫元帅在关键时刻支持赫鲁晓夫,最后赫鲁晓夫担心朱可夫不受控制直接扳倒;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有马林科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莫洛托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长)、赫鲁晓夫(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等人组成了一个政治同盟。但是这里面的人各怀鬼胎,都想当老大。
此时克格勃主席贝利亚成了众人的绊脚石,于是众人一合计,联合朱可夫扳除掉贝利亚,并且判处贝利亚死刑,马上执行,于是贝利亚被除掉了。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当选苏联第一的领导人,朱可夫也平步青云。而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导致了东方集团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混乱,很快这种混乱又闹到苏联境内,导致了苏联的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对赫鲁晓夫很不满,于是众人决定废了赫鲁晓夫。
1957年6月上旬,趁着赫鲁晓夫出访芬兰,以马林科夫为首,包括莫洛托夫等人在内的几个领导人制订了一个完整的“逼宫”计划。等到赫鲁晓夫出访一回来,就被告知要召开一个主席团会议,内容是讨论“庆祝列宁格勒建城250周年”。可是,刚一坐下,马林科夫却率先开炮,批评赫鲁晓夫的内政外交政策。紧接着,其他几位也纷纷出击,全盘否定赫鲁晓夫倡导的各项方针政策,攻击赫鲁晓夫违反集体领导原则,独断专行。当马林科夫等人提出罢免他的第一书记职务进行表决时,赫鲁晓夫抗议:“中央主席团无权罢免第一书记,只有中央委员会才有这个权力!”
当时苏共内部对赫鲁晓夫的也是两极分化,除了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之外,其余的候补委员都支持赫鲁晓夫,特别是福尔采娃。福尔采娃是当时的主席团候补委员,苏共内部很多委员都是她提拔的,人脉广阔,不听命这些元老。
鉴于双方僵持不下,米高扬宣布休会来拖延时间。这时候,朱可夫走了进来。他对与会的主席团委员说:“同志们,今天开会前一个小时,马林科夫找我谈话,他要拉拢我!要我站在他那边!”原来在1957年6月19日早上,在赫鲁晓夫还在国外的时候,马林科夫将朱可夫请到克里姆林宫促膝谈心。朱可夫何等聪明,自然明白其用意。“站在哪一边呢?”他清楚每一个派别都位高权重,有强大的力量,不过,当时还无人能取代赫鲁晓夫领导,朱可夫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支持赫鲁晓夫。
两小时后,朱可夫又来到克里姆林宫,明确表态:“我要通过军队组织人员向党反映这个问题。”大家都清楚其潜台词是“我要动用军队”。他拿起电话,向莫斯科卫成区下达命令:“部队进入临战状态!无我的命令,一辆坦克也不准开动!”与此同时,他以国防部长的名义,紧急调动空军的力量,通知全国的中央委员立即到首都开会。
包括歼击机在内的几百架军用飞机立即腾空而起,飞到各地,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各加盟共和国、各区、州的党政大员空运到莫斯科。这些人物与福尔采娃等人会合后,向元老派展开声势浩大的进攻。福尔采娃理直气壮地说:“主席团漠视中央全会的权力,竟敢越权罢免党的领袖,完全是践踏党章!”结果,主席团接受大家的要求,决定召开中央全会,苏斯洛夫担任执行主席。
在朱可夫的帮助下,于1957年6月22日召开了苏共中央全会,最终给马林科夫集团每人戴上一顶“反X集团分子”的帽子。会上,朱可夫很卖力,保证要把伏罗希洛夫元帅拉过来:“我们到底是亲成嘛!”当时,伏罗希洛夫元帅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孙子是朱可夫的女婿。
朱可夫以亲戚尚未聚会为由,试图在非正式场合与老头子交往。于是,伏罗希洛夫元帅倒戈,遣责莫洛托夫等人。布尔加宁察觉形势不妙,见风使舵,走到赫鲁晓夫面前,低眉顺眼,请求老朋友原谅。他虽两次检讨认错,委员们却仍叫喊:“不满意!马林科夫和卡网诺维奇性格儒弱,可怜巴巴地自我批判,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
最后对这些人进行了处理。1957年7月4日,莫洛托夫外放蒙古国当大使,其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国家监察部长之职被解除。马林科夫担任一个水电站的站长,其部长会议副主席和电站部长之职被解除。卡诺维奇担任乌拉尔一家水泥厂的厂长,其部长会议副主席之职被解除其余人等也被进行了处理。赫鲁晓夫彻底巩固了权力。
可是很快,朱可夫竟然被罢免了国防部长的职位,这又是怎么回事。朱可夫和赫鲁晓夫在卫国战争的时候就认识了,当时双方关系还非常不错。据说有一次朱可夫在追赶德军时候,对赫鲁晓夫说道以后如果抓到希特勒,将他放到笼子里面给你观赏观赏。攻占柏林后,朱可夫打电话给赫鲁晓夫说道希特勒自杀了,尸体也没了,不能放笼子里面。当然了,赫鲁晓夫不会计较这些事情。主要是在之前的会议上,朱可夫说无我的命令,一辆坦克也不准开动!
这话语固然霸气,也保住了赫鲁晓夫,同时也让赫鲁晓夫忌惮,这一次你帮了我不知道是为了情分还是友谊,下次呢,下下次呢。万一你支持别人,我不得比那些贬落的人更惨啊。而朱可夫这人过于刚强,对手下士兵过于严苛,这个投诉非常之多,赫鲁晓夫在权衡利弊之下,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权力,只能朝着昔日的老战友老伙伴老朋友开刀了。
1957年9月底,朱可夫应南斯拉夫铁托元帅邀请,乘坐黑海舰队“古比雪夫”号巡洋舰访问南斯拉夫。为了保障安全,海面有6艘护卫舰护航,深海潜艇直保持无线电联络,天空有3架歼击机巡视。
朱可夫刚走,赫鲁晓夫就召集主席团开会,决定解除其职务。接着,召开军队中央机关和莫斯科卫戍区直属机关党的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亲临会场。会上,苏军总政治部主任热尔托夫作报告,说朱可夫违反原则,搞个人崇拜,贬低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进行批判。于是,悬挂在军队礼堂墙壁的朱可夫肖像全部消失了。
10月25日,苏共中央召开全会,决定加强党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朱可夫得到通知,要他立即中断访问日程,回国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朱可夫感到困惑,打电话问总参谋部情报局长施捷缅科中将,后者暗示:“有人可能即将失去军权。”于是,泄露机密的施捷缅科中将后来丢了官帽。
10月26日,朱可夫回国,刚下飞机就被专车直接送克里姆林宫参加会议。苏斯洛夫在报告中列举朱可夫的错误,说不听意见,独断专心,标新立异巴拉巴拉一大堆不管真的假的一股脑给朱可夫戴上了。最后免去了朱可夫的一切职务。
1958年,朱可夫退休,靠着每月5500卢布养老金生活。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中进行打猎钓鱼和写回忆录。1964年勃列日涅夫将赫鲁晓夫赶下台后,朱可夫也没有被起用。在朱可夫元帅生命的最后几年,只有华西列夫斯基和巴格拉米扬两人去探望他,而其他几乎都是远离他。1974年7月18日,朱可夫元帅在疾病交加中去世,享年78岁。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哪些成语是出自人的故事?
我是壹玖柒零,欢迎关注!
有哪些成语是出自于人的故事?
这个,我觉得只要上过初中的朋友都应该学过很多,而且很多是在小学课本里学的。
比如:
1、画蛇添足
这故事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说的是,楚国有家人,搞了个祭祀活动;在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用来打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觉得这一壶酒大家都来喝肯定是不够喝的,如果一个人喝又会有多余。于是,门客们提议大家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可以喝这壶酒。”
话说,有一个人很快就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的时候,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可没想到,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就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那个人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而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这个成语,要告诉大家的是:凡事不要多此一举,不但没有好处,而且会带来坏处!
2、掩耳盗铃
3、亡羊补牢
这个成语的故事讲的是:在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的羊。有一天早晨,他发现羊圈里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这时,他的邻居就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把那个窟窿堵上!”但是,养户不肯接受邻居的劝告,回答说:“羊都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没想到,在第二天早上,他又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这时,他非常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紧找来工具把窟窿堵上了,修好了羊圈。从此以后,他养的养再也没有少过。
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是:做人不怕做错事,就怕知错不改。如果不及时改正,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怕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4、守株待兔
5、杯弓蛇影
总之,关于出自于人的成语,可以说非常之多。如:拔毛助长、指鹿为马、凿壁偷光、纸上谈兵等等!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只列举了部分,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补充!谢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有什么历史典故?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的是江郎这个人的文才没有了,实际上是比喻一个人的才思减退。那这个成语有什么样的历史典故呢?他的主人公是谁呢?
江郎才尽这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江淹。
江淹是南朝著名的辞赋大家,他与鲍照并称,将南朝的辞赋推向了一个高峰。江淹的代表作《恨赋》和《别赋》可以说被称为了千古奇文。
江淹呢这个人从小就博学多闻、聪明好学,六岁就能写诗,他成了大家眼里的神童。
他被刘宋的非常有才气的国子博士檀超所赏识,经常将江淹引为上席,并且还把他推荐给了建平王刘景素。
建平王刘景素也是很欣赏江淹的才华就让江淹出任自己的秘书。在这期间,江淹跟着刘景素走南闯北,写了不少的诗歌,两个人的关系也是非常融洽。
可是好景不长,后废帝刘昱即位。
刘昱这个人,能耐不大,坏事倒是做了不少,整的朝廷上下是一片混乱。所以刘景素就和几个人密谋想废掉刘昱。要说废帝这可不是容易的事,稍有差池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啊。
所以江淹就劝刘景素不要轻举妄动,但是权力这个东西太诱人了,刘景素哪能听江淹的呢。在这个时候,江淹心想直谏不行,我就写诗。
于是他写了十五首《效阮公诗》送给刘景素,诗里面有“富贵如浮云,金玉不为宝”,“徒羡草木利,不爱金碧屋”,“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等诗句,在诗中他含沙射影地劝刘景素赶紧收手。可是没想到因为这个,刘景素不仅不听他的,而且还把他给降了职,最后只当了一个小县令。
后来刘景素起兵谋反,兵败身亡。而江淹也一直徘徊在底层做公务员,他看不到升迁的路,所以也一直郁郁不得志。但是个人不幸,诗家幸。
所以在这个时期可谓是他的创作高峰,见到好山好水,他写文《赤亭渚》、《迁阳亭》等,在他惆怅时他写了《去故乡赋》等,可以说这些文章的文采是杠杠的。
要说江淹也是幸运的,后来萧道成掌握了大权。他早就听说了江淹是个大才子,所以他就把江淹调到了建康,并且授予他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
可以说江淹这次可是大受重用了,从此江淹便平步青云,开始了他开挂的人生。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江淹的公务开始繁忙了,很少再写闲散的寄情散文了。
他所出产的几乎全是公文,这公文倒是写的越快越好。后来江淹因为经常为萧道成出谋划策,越来越得到了萧道成的赏识。
江淹也就开始在政治场上摸爬滚打了起来,而且是越来越顺。他的官位又升至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也许这正是江淹想要的人生,可是就在这以后,江淹虽然官运亨通,但是官运的高峰却是他创作上的低潮。每天他开始忙于各种政务,也陷于这种政务中不能自拨。慢慢地他也就疏于学习了,他不再读书、写字、作诗、写文章了,只是醉心于他的公务之中。
这个时候,江淹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的好了,而且还退步不小。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苦涩,内容平淡的没有一句可取。
于是就有人传说,江淹有一次在睡梦中,梦见了一个自称是郭璞的人。郭璞可是两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对江淹说,“我有一只五彩笔留在你这多年了,现在就请你把它还给我吧。”江淹从怀里果真掏出来了一支五彩笔,并把它还给了郭璞。
有人说,就是因为江淹拥有了郭璞的这支五彩笔,是郭璞把自己的才情过继给了江淹。所以江淹在写文章时才会有数不尽的才思的。
而现在这支五彩笔还了回去,就代表把江淹的好才情也还了回去,所以江淹就再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来了。
这也就是“江郎才尽”的故事了。
其实江郎才尽并不是说江淹的才学没有了,而只是表示江淹后来忙于政务,没有功夫去读书学习,才造成了他才学大不如以前。
这个典故其实也很好地反映了现代的一些人。在现在,有这么一些人,每天忙着工作,忙着加班,忙得都没有时间让自己成长。虽然看似人生忙的很充实,实际上他们已经停止了学习和成长。
其实学习和成长这件事,一定要贯穿着整个人生的,不能因为忙而放弃了让自己学习充电。
虽然现在看似自己很强大,但是如果学习和成长停滞了,很快也就会被别人所淘汰。所以,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忘记给自己充电,只有学习才会让自己一直走在前方而不被淘汰。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3. 一提到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填空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火眼金睛、嬉笑怒骂、正不怕斜等。
4.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风声鹤唳(苻坚)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8、泰山北斗(韩愈)
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29、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0、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31、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3、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5. 暗度陈仓是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早出自秦末,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史实的一种概括,特指刘邦。
汉高祖刘邦像
其是古代一种非常特别的军事谋略,通过某种假象迷惑敌人,并另有打算,攻其不备,从而以非常高的效率击败敌人,达到胜利的目的(以少胜多的某些战例是其重要体现)。
秦末农民战争时期,项羽,刘邦是反秦的重要力量,是以受楚怀王管辖,但约定凡先入咸阳城者为王,没成想刘邦先入了咸阳城,“约法三章”稳定了咸阳的治安。但项羽大军赶到时刘邦自度不是项羽对手,则将秦府库原封不动,让与项羽,并还兵灞上。“鸿门宴”后双方的战争逐渐展开。
项羽先是杀死无实权的楚怀王,自封西楚霸王,将刘邦限制在汉中为汉王。刘邦进汉中以后烧毁了入汉中的栈道,以此表示没有逐鹿中原的意思,待到刘邦扩充了实力后,就开始恢复栈道的修建,将项羽手下章邯等注意力转移,实则刘邦手下韩信已从小道偷袭陈仓,陈仓失守,章邯兵败自杀,项羽的关中大门被打开了。而刘邦则开始他的帝王大业。
很是特别,用计谋便可以将双方实力调换。当然项羽失败绝不仅仅是这次失利决定的,项羽不会用人,刚愎自用,而刘邦善于用人,也善于治人 。
在生存面前比敌人更冷静则更容易存活
中国古代兵法博大精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可以用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来解释,可以说是《孙子兵法》等的特殊表现,其不仅仅是兵法那么简单,更是文化,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学习创新。危机不曾离去,和平安宁是暂时的,它需要无数的仁人志士继续奉献,日本人曾学的很好,把我们打个半死,我是不会忘却这段历史的。
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6. 各显神通想到了哪些人物?
八仙!
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相传白云仙长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源。
民间传说铁拐李抛下自己的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果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
7. 历史上有哪些恩将仇报的例子?
朱可夫元帅在关键时刻支持赫鲁晓夫,最后赫鲁晓夫担心朱可夫不受控制直接扳倒;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有马林科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莫洛托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长)、赫鲁晓夫(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等人组成了一个政治同盟。但是这里面的人各怀鬼胎,都想当老大。
此时克格勃主席贝利亚成了众人的绊脚石,于是众人一合计,联合朱可夫扳除掉贝利亚,并且判处贝利亚死刑,马上执行,于是贝利亚被除掉了。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当选苏联第一的领导人,朱可夫也平步青云。而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导致了东方集团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混乱,很快这种混乱又闹到苏联境内,导致了苏联的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对赫鲁晓夫很不满,于是众人决定废了赫鲁晓夫。
1957年6月上旬,趁着赫鲁晓夫出访芬兰,以马林科夫为首,包括莫洛托夫等人在内的几个领导人制订了一个完整的“逼宫”计划。等到赫鲁晓夫出访一回来,就被告知要召开一个主席团会议,内容是讨论“庆祝列宁格勒建城250周年”。可是,刚一坐下,马林科夫却率先开炮,批评赫鲁晓夫的内政外交政策。紧接着,其他几位也纷纷出击,全盘否定赫鲁晓夫倡导的各项方针政策,攻击赫鲁晓夫违反集体领导原则,独断专行。当马林科夫等人提出罢免他的第一书记职务进行表决时,赫鲁晓夫抗议:“中央主席团无权罢免第一书记,只有中央委员会才有这个权力!”
当时苏共内部对赫鲁晓夫的也是两极分化,除了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之外,其余的候补委员都支持赫鲁晓夫,特别是福尔采娃。福尔采娃是当时的主席团候补委员,苏共内部很多委员都是她提拔的,人脉广阔,不听命这些元老。
鉴于双方僵持不下,米高扬宣布休会来拖延时间。这时候,朱可夫走了进来。他对与会的主席团委员说:“同志们,今天开会前一个小时,马林科夫找我谈话,他要拉拢我!要我站在他那边!”原来在1957年6月19日早上,在赫鲁晓夫还在国外的时候,马林科夫将朱可夫请到克里姆林宫促膝谈心。朱可夫何等聪明,自然明白其用意。“站在哪一边呢?”他清楚每一个派别都位高权重,有强大的力量,不过,当时还无人能取代赫鲁晓夫领导,朱可夫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支持赫鲁晓夫。
两小时后,朱可夫又来到克里姆林宫,明确表态:“我要通过军队组织人员向党反映这个问题。”大家都清楚其潜台词是“我要动用军队”。他拿起电话,向莫斯科卫成区下达命令:“部队进入临战状态!无我的命令,一辆坦克也不准开动!”与此同时,他以国防部长的名义,紧急调动空军的力量,通知全国的中央委员立即到首都开会。
包括歼击机在内的几百架军用飞机立即腾空而起,飞到各地,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各加盟共和国、各区、州的党政大员空运到莫斯科。这些人物与福尔采娃等人会合后,向元老派展开声势浩大的进攻。福尔采娃理直气壮地说:“主席团漠视中央全会的权力,竟敢越权罢免党的领袖,完全是践踏党章!”结果,主席团接受大家的要求,决定召开中央全会,苏斯洛夫担任执行主席。
在朱可夫的帮助下,于1957年6月22日召开了苏共中央全会,最终给马林科夫集团每人戴上一顶“反X集团分子”的帽子。会上,朱可夫很卖力,保证要把伏罗希洛夫元帅拉过来:“我们到底是亲成嘛!”当时,伏罗希洛夫元帅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孙子是朱可夫的女婿。
朱可夫以亲戚尚未聚会为由,试图在非正式场合与老头子交往。于是,伏罗希洛夫元帅倒戈,遣责莫洛托夫等人。布尔加宁察觉形势不妙,见风使舵,走到赫鲁晓夫面前,低眉顺眼,请求老朋友原谅。他虽两次检讨认错,委员们却仍叫喊:“不满意!马林科夫和卡网诺维奇性格儒弱,可怜巴巴地自我批判,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
最后对这些人进行了处理。1957年7月4日,莫洛托夫外放蒙古国当大使,其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国家监察部长之职被解除。马林科夫担任一个水电站的站长,其部长会议副主席和电站部长之职被解除。卡诺维奇担任乌拉尔一家水泥厂的厂长,其部长会议副主席之职被解除其余人等也被进行了处理。赫鲁晓夫彻底巩固了权力。
可是很快,朱可夫竟然被罢免了国防部长的职位,这又是怎么回事。朱可夫和赫鲁晓夫在卫国战争的时候就认识了,当时双方关系还非常不错。据说有一次朱可夫在追赶德军时候,对赫鲁晓夫说道以后如果抓到希特勒,将他放到笼子里面给你观赏观赏。攻占柏林后,朱可夫打电话给赫鲁晓夫说道希特勒自杀了,尸体也没了,不能放笼子里面。当然了,赫鲁晓夫不会计较这些事情。主要是在之前的会议上,朱可夫说无我的命令,一辆坦克也不准开动!
这话语固然霸气,也保住了赫鲁晓夫,同时也让赫鲁晓夫忌惮,这一次你帮了我不知道是为了情分还是友谊,下次呢,下下次呢。万一你支持别人,我不得比那些贬落的人更惨啊。而朱可夫这人过于刚强,对手下士兵过于严苛,这个投诉非常之多,赫鲁晓夫在权衡利弊之下,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权力,只能朝着昔日的老战友老伙伴老朋友开刀了。
1957年9月底,朱可夫应南斯拉夫铁托元帅邀请,乘坐黑海舰队“古比雪夫”号巡洋舰访问南斯拉夫。为了保障安全,海面有6艘护卫舰护航,深海潜艇直保持无线电联络,天空有3架歼击机巡视。
朱可夫刚走,赫鲁晓夫就召集主席团开会,决定解除其职务。接着,召开军队中央机关和莫斯科卫戍区直属机关党的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亲临会场。会上,苏军总政治部主任热尔托夫作报告,说朱可夫违反原则,搞个人崇拜,贬低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进行批判。于是,悬挂在军队礼堂墙壁的朱可夫肖像全部消失了。
10月25日,苏共中央召开全会,决定加强党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朱可夫得到通知,要他立即中断访问日程,回国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朱可夫感到困惑,打电话问总参谋部情报局长施捷缅科中将,后者暗示:“有人可能即将失去军权。”于是,泄露机密的施捷缅科中将后来丢了官帽。
10月26日,朱可夫回国,刚下飞机就被专车直接送克里姆林宫参加会议。苏斯洛夫在报告中列举朱可夫的错误,说不听意见,独断专心,标新立异巴拉巴拉一大堆不管真的假的一股脑给朱可夫戴上了。最后免去了朱可夫的一切职务。
1958年,朱可夫退休,靠着每月5500卢布养老金生活。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中进行打猎钓鱼和写回忆录。1964年勃列日涅夫将赫鲁晓夫赶下台后,朱可夫也没有被起用。在朱可夫元帅生命的最后几年,只有华西列夫斯基和巴格拉米扬两人去探望他,而其他几乎都是远离他。1974年7月18日,朱可夫元帅在疾病交加中去世,享年78岁。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